81中文网

81中文网>最后的握手阅读理解答案 > 周老师 我向你鞠躬(第1页)

周老师 我向你鞠躬(第1页)

世纪90年代初期,我在县教育局主编《文成县教育志》。一次,出差珊溪中学搜集材料,办公室的王侁老师问:“听你口音是西坑南田方向人?”“西坑人。”“周志亮老师认识吗?”“我的老师呀!”

“原来如此。他的水平很高,珊溪老师都记得他。当时,县教育局黄局长也请他写总结。”“有这么一回事?秘书呢,千余教师就找他一人?”

确有这么一回事。

一次,我打电话询问周师母病情,顺便问起那件事,他很低调,但我刨根究底,终于说清楚。他纠正说不是报告是总结。1953年9月,他从西坑区小调往珊溪区小。教育局黄局长,每到年终,都住珊溪客栈,来校找周老师,提供书面和口头资料,托写总结,直至三五天写毕方才返回。连续三年如此。

又有一回,西坑一位老师在闲聊中说到,县长听了周老师在全县教师大会上的一次发言,便对主席台的同志点点头说:“周老师有水平。”

周志亮老师确实有水平!

他,文成西坑鳌里人,出身书香门第,簪缨世家。父亲周健,浙江省官立法政学校法律本科毕业,曾任省高等法院第三民庭庭长,精通《中华法典》,是浙南司法界的权威人士;祖父周方辰,郡庠生,钦加儒学训导;曾祖周凤蛟,乃清咸丰辛亥恩科举人;高祖周作典,入郡武库,中举人,钦授五品千总衔。再说六叔周桢,留学德国,曾任中国台湾中正大学、台湾大学农学院院长,著作等身。在这诗书之家,耳濡目染,在潜意识的驱动下,便发愤读书。

由于殷实的经济基础,由于良好的激励机制,由于扎实的基础教育,鳌里小学文风鼎盛,名闻全国。民国九年(1920),大总统徐世昌题为“敬教劝学”两匾分别赠给学校与校长周鸿钧。后为革命烈士的周定担任校长期间,推行普通话。中国著名林学家周桢北京大学毕业那年,(宗谱规定,大学毕业生在家乡义务任教一年),开始在高年级任教英语。

周老师读小学六年级时,任教语文的是老北大文史系毕业的周公藩先生,要求熟背、默写《古文观止》50篇。周老师于处州中学毕业,l942年考入温州省立师范。时值抗战,大学纷纷停办迁移,任教他语文的是中山大学中文系戴幼和教授,美术、音乐老师都是弘一法师选送日本留学的海归派。由于名师严师教导,周老师鹤立鸡群也就顺理成章了。

1952年,我在西坑小学读六年级,他为班主任,兼教语文、历史。继承敖里南屏小学严谨的校风。他严格管教,要求学生中午一到校,就要磨墨写“大楷”,将写得好的大字加红圈鼓励。当时,我从叶岸村小转到西坑小学,不知作文是何事,他先教我们用毛笔小楷写练习日记。教历史,他左右逢源,旁征博引,讲到岳飞抗金,就诵读《满江红》;讲到安史之乱,就说马嵬坡兵变……常常吸引我们连下课铃都听不到了。

次年,我们6人毕业,考入文成中学4人,录取66.7%。那年考试人数580人,招收100人,录取率17.6%。周老师教学出色,也许跟他调往文成第二大区的珊溪的中心小学任教不无关系吧。1955年,他被评为小教最高的五级教师,全县仅3人。

正当周老师精神踔励奋发,事业如日中天之时,曾赢得领导赞赏、同人钦佩、学生尊敬、家长欢迎的名师,却晴天霹雳,一夜之间被打成“另类”。悲夫哀哉!

可是,周老师的精神没有瘫痪!

写到这里,我记起《瓦尔登湖》的作者梭罗,他隐居在新英格兰的瓦尔登湖畔,自搭小木屋,两年间写出抨击世俗社会的文字。周老师在鳌峰之麓,自搭砖房,日出而作,日落而息,三年间,利用空隙索隐钩沉,夤夜秉笔,写出洋洋34万言的《周氏宗谱》,为乡土文化大厦增添一瓦。同时,我看了上海古籍出版社出版的《文成县教育志》中的《鳌里文化溯源》一文,其史料丰富,内容确凿,见地精辟,结构缜密,语言简练,实属砥砺教育人士的上乘之作。

1978年一声春雷,他重返教坛。凡是金子,到哪里都会发光。

退休的80年代初期,他被西坑中学聘请任教,80年代中期,我聘请周老师来石林中学任教。他教自然、历史、美术等科。曾获美术专业分数全省第二名的程学春,声名鹊起的瑞安市画师高启锋,曾经都是周志亮老师的高足。他,仍有“待从头、收拾旧山河,朝天阙”的胸怀!

我从教四十余年,其间效法周老师的严谨教风。在西坑中学教小说《孔乙己》,我便参考30余种书,然后举行《鲁迅》讲座,从鲁迅生平、思想发展、文学活动三线讲述,最后讲到鲁迅逝世,听课师生满座唏嘘,悲痛不已。我在石林公园学校教女作家丁玲的《哈曼顿街头》,事先抽出一节课,对美国200余年的历史做一概述,从首任总统华盛顿的独立战争,至第十六任总统林肯的解放黑奴运动,至克林顿的中美关系,让学生对美国有一个立体感觉,易于接受课文。

我在县教师进修学校任94级师范班主任兼教语文,对学生做全面强化训练。1997年6月,温州八所进修学校师范生的书法、做操、作文、音乐等10项全能竞赛,文成居然夺冠,令他校师生刮目相看。

笔者的业余创作,诗歌、散文、散文诗、报告文学在市、省、全国报刊屡屡获奖。今日,我之所以能成为教育战线和文学战线的一个小兵,岂不得益于周老师的良好启蒙?

今年九十有一、满头银发的周志亮老师,原来就是这样一位“莫问收获,但问耕耘”的文化播种者。正如民主革命志士、诗人、作家闻一多在《红烛》诗中所颂的“不息地流向人间/培出慰藉底花儿/结成快乐的果子”!

周老师,值此我国第三十个教师节之际,我像60年前一样,向您鞠躬。

2014年教师节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