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1中文网

81中文网>石库门的特色 > 笛声袅袅小说(第2页)

笛声袅袅小说(第2页)

原来满仔的父母不满意这段婚姻,不要梅医生住到香港去,加上满仔是个吊儿郎当的公仔,满仔父母希望找个能管住儿子的媳妇,或能帮他们管财务的媳妇,再有个孙子,而梅医生什么都不是。满仔父母甚至扔出一句话:“我们要个红药水医生来干吗?家里又没小孩。”

梅医生毕竟是工人医生,没有医科大学毕业的文凭。后来当梅医生知道满仔在外地还养了“金丝鸟”后,断然和他离婚。其实那时不少港商喜欢在外地养“金丝鸟”,家里婚姻不满意,填补漏洞。梅医生也太认真。当然这给梅医生打击很大,一下子老了不少。

逐步走上正轨后,工人医生要回炉学习考试了,如果医生能考出来,就恢复岗位;考不出文凭,只好重新安排工作。考试虽然没有正规的五年读书那样难,但也要两年考出基本的十几门课。没想到梅医生小时读书成绩并不好,有人背后评她“聪明面孔笨肚肠”,结果考不出医学文凭,单位只好给她重新安排工作。技术工作她是不行了,行政管理也不被人看好,加上张经理退休,已没人为她说话,她就被安排到仓库里做管理员,管管物件了。

那时汪勇已从一个工人逐渐提拔到材料科科长,建筑材料、模板等仓库都是他们科的下属单位。梅医生现在变成梅女士了,又在汪勇的领导下工作,她开始审视自己的生活,不知是否后悔当初的选择。她觉得汪勇他们夫妻,生活得真不错,一个在外面闯,一个在后面管好家庭,她甚至羡慕起他们的生活。她很希望汪勇多到仓库来领料或来检查仓库,哪怕能看看汪勇的笑脸也好,汪勇待人常常笑嘻嘻的。但汪勇很少来,汪勇可不愿随便来仓库,他不是怕梅女士,但怕她不知道会干出什么事的,他领教过她的性格。他总是一级管一级,要领材料或送材料进仓库,总叫科里对口干事去办。下去检查工作,从不一个人下去,在仓库里,梅女士看到汪勇,连忙“汪科长”“汪科长”地叫,汪勇很少和她眼睛对视,只是笑笑点点头,不多说话,和仓库站长布置好就走。

他们材料科有个微信公众网,梅女士每天要在网上发心灵鸡汤,什么“人生最幸福的是找到心仪的对象,得到他的呵护,妥妥度过美满的人生”,什么“吃错药可以洗胃,爱错人难以反悔。若能得到谅解,那是最大的幸福”,她很希望能引起汪勇的注意。

有一次汪勇的小兄弟曾建议,对梅女士报复一下,也开她一个玩笑,给她难堪。汪勇直接回绝:“不能这样做人。”汪勇不愿花时间去研究她的微信,更没有时间去了解她的心思。他有很多工作要去做,不会顾及这种事。

后来梅女士微信里常流露出失落、悔恨又期待的心情,什么“自己走错的路自己回;自己酿的苦酒自己喝。哪天醒来,苦尽甘来,走上幸福大道”,她还有点怀念和期待。那都是后话。

汪勇和毛军各自成家后,他们的家都搬远了,毛军再也听不到汪勇的笛声了,但毛军总感到欠了汪勇的情。那次他分到房子,当时社会上没什么装修公司。装修可是大事,汪勇在建工单位工作,知道后,二话不说,就叫了单位同事,泥水木匠,来帮助毛军装修住房,使毛军感动不已。毛军也想借机会回报一下,但他所在单位没什么可拿出报答汪勇的。

只是有一年春节时,在电话中互相拜年,互问工作和生活时,毛军知道汪勇这几年被单位派到海南去工作了,工资比在上海高,还有津贴。谁不想在年轻时多赚点钱,备着给晚年用。汪勇也希望在海南工作后,能积攒个五六十万元啊,那时足够购买一套像样的新公房,但家里却顾不上了。妻子杨婷既要照顾儿子,还要照顾汪勇的母亲。汪勇的父亲走得早,母亲就要她照顾了。虽然母亲身体还可以,还会出去叉叉麻将,但毕竟要烧饭等服侍她生活,尤其是上了年纪,毛病也跟着多起来,一有什么头疼脑热的,总要杨婷陪去看医生。杨婷虽然做得任劳任怨,但时时感到力不从心。汪勇也感到不好意思让妻子一个人服侍母亲,常叫妹妹多来关心母亲的生活,减轻杨婷的负担。汪勇和妻子杨婷有时也会有矛盾的,一次两人去看杨婷的母亲,回家时乘公共汽车,那时有空调的1。5元,没空调的1元。天气又热,连续来了三辆有空调的汽车,杨婷就是不肯上车,要等没空调的汽车,一人省5毛也好的。弄得两人满脸汗,衣服也湿了。汪勇不高兴了:“怎么可以这么节约呢?”他索性上了辆正好驶来的出租车空车。为了这,杨婷和汪勇两天不说话,汪勇只是对着她笑。

汪勇毕竟想多赚点钱,杨婷也理解。汪勇还和杨婷开玩笑说:“你服侍我老娘,以后我陪你去澳大利亚旅游。”因为杨婷曾讲起过,她们有个亲戚在澳大利亚,她很想去看看。但要上班怎行?而且那时出国也是个奢侈的事,毕竟要花那么多的外币,办那么多的手续。汪勇在电话里也和毛军说,真是辛苦了杨婷。

毛军听说汪勇长年在海南工作,就和他开玩笑:“不是说,不到海南不知道自己身体不好吗?你有体会吗?”说得汪勇哈哈大笑。

汪勇笑后神秘地低声说:“体会?那是要钱的事,把钱花完了,还不如别去了,在上海还可照顾家里。”他一面说着一面嘿嘿地鬼笑,“你要体会一下吗?要的话过来,我叫他们帮你安排。”说得都大笑起来。

一晃又是那么多年。忽然有人来传,汪勇的老婆在医院抢救,说是脑里长瘤了,病危通知也发出了。毛军赶到医院,找不到汪勇。倒在抢救间门口看到杨婷的母亲抹着眼泪在和杨婷的哥哥说话:“她太辛苦了,从早做到晚,哪有不生大病的?如果当初嫁个有钱人家,她就不会这么辛苦了,也不会发脑瘤了。”她又抹了把眼泪。

有人告诉毛军,汪勇在医院里疏通上下关系。病床医生和主治医生根据他老婆的检查指标,判了死刑。如果真要开刀抢救,成功率非常低,而且手术费要几十万元。医生和汪勇明说,手术没有把握,即使成功,也会有后遗症,难以正常生活,走路也有困难。何况,还要支付这么一大笔费用,风险太大。医生建议保守疗法,让她拖一段时间,准备后事。汪勇犟脾气上来了,拼命问医生:是不是还有希望?只要有一点点希望,多少钱我都出。

那天,毛军在手术室外看到汪勇时,他脸蜡黄,一脸憔悴,本来就黑的皮肤显得更黑了。旁边有他儿子和一个中年女子拎着鸡汤,后来才知道是梅女士。最近梅女士知道杨婷病危,特别关心,连着几天将鸡汤送到医院,明的是给病人吃的,其实现在杨婷是昏迷状态,根本不会吃东西,她就希望汪勇喝了,补补身体。其实汪勇前段时间已经和梅女士明确过,“皇历翻过去了,就不会再翻回来了,无论发生什么事”,但梅女士还不心甘。儿子对父亲很不满,觉得妈妈还没走,就寻好“备胎”了,特别愤怒。

汪勇虽然在单位是个科级干部,赚了一点钱,但靠硬工资毕竟不会太多。昨晚,他和儿子商量,妈妈抢救需要用钱。如果抢救妈妈了,那以后买房就没有钱了。儿子毕竟30岁出头,还没完婚。儿子坚持,“救妈妈要紧,妈妈不能死!”儿子肯定想到了那个拎鸡汤的女人。汪勇今天才有底气,求医生,无论如何把妻子抢救回来。

毛军对汪勇说:“你对老婆真好。”

但汪勇争辩说:“她嫁给我时不是这样的,现在这样,我要尽力抢救。”毛军听了,差点泪下。

医生终于被他感动,了很多进口好药,花了一大笔钱,把他的妻子从死亡线上救回来了。手术是成功的,但在病床上的人怎么照顾?

汪勇当时还没退休啊。汪勇的妹妹和她的儿子出了大力。哥哥过去对自己家庭好,现在嫂子病成这样,妹妹把护理工作全部担当起来了。她的儿子小江西现在已是一个日资企业的销售经理,有点钱了,没有忘记舅舅在他最困难时对他的帮助,买了很多营养品,再忙也要来看舅妈。

当然汪勇的儿子更牵挂着妈妈,请了假来陪妈妈。后来他再也没看到爸妈的同事梅女士来关心妈妈的事。

杨婷是抢救回来了,但却落下了后遗症,不会利索走路了,只得撑着个四脚的不锈钢拐杖。家住四楼,要下去,汪勇搀着她一步一步挪动着下楼,散步,晒太阳。

有一次毛军去看汪勇,带了两条中华烟。毛军知道汪勇过去的理论,老酒吃了使人脑子犯浑,会误事;香烟抽了使人脑子清醒,越抽脑子越清,考虑问题脑子煞清。因此他酒喝得少,但烟抽得不少,一天要抽两包万宝路,尤其是碰到越恼人的事,他烟抽得越勤。但这次汪勇拒绝了毛军的香烟。

“我已戒烟了。”汪勇说,“从听到杨婷住院抢救那一刻起,我就决定戒烟、戒酒、戒跳舞唱歌、戒叉麻将。”他很沉重的样子,“那时我就觉得对不起她的。过去只觉得家里交给她很放心,自己尽情在外面玩。”

他狡黠地笑了笑,“我什么不会?叉麻将要来大的,小的不来,输得少,赢得多。当然有的是工作麻将,他们故意输给我。”他又恢复沉重样,“那一刻,我知道,自己在外面享福,杨婷在家里承受太多,50多岁就病成这样,我没责任?因此我将这些全部戒了,全力补救自己的过去。”

汪勇退休了,单位里要聘他多做几年,讲好碰到家里忙可以不来。

其实单位领导是让他多赚点钱。但汪勇谢绝了,他不放心老婆在家,虽然请了阿姨帮助烧饭,打扫卫生,但他怕老婆孤单,对身体康复不利。

汪勇在家里,开始学起烧饭、煮菜的手艺。过去吹笛子灵活的手,变成泥瓦匠劳累的手,再变成指手画脚的手,再变成叉麻将、跳舞玩乐的手,现在又要变成烧菜做家务的手,真是脱胎换骨。其实哪有那么容易转变。过去他在海南时,照顾自己烧吃还是会的,不过是简单的,不饿着的,现在要从烧素菜开始,到烧荤菜。第一次烧素菜,不是不熟,就是烧得过火烂了。自己放在嘴里,吃着也不是味道。但他给妻子吃,妻子总是笑嘻嘻地说好吃。他知道是妻子鼓励他的。汪勇最难处理的是每天吃剩的菜,计划再好,总有多余的,否则就感到不够吃。倒掉,想想都是自己买来、烧好的,扔掉可惜的,不扔掉,只好硬着头皮吃下去。过去这些都是妻子处理的,他尝到了当时妻子生活的滋味。他又怕给妻子看见,在洗碗前,他在厨房间吃剩下的菜是最艰难的,完全没有过去当大老爷的样子了。

还好,汪勇人还算聪明,没有多久,就能烧一手好菜。最拿手的是红烧肉、糖醋排骨,这是他的最爱,当然也是他妻子杨婷的最爱。有一次,毛军和汪勇讲起他烧菜的事,汪勇自豪地说:“毛军,有空到我家里来,我烧红烧肉和糖醋排骨给你吃,这是我的拿手菜,保你吃了打耳光不肯放的,不比饭店里的差。”

毛军和汪勇住得远了,一个在上海东北边北外滩附近,一个住西南边的锦江乐园附近,虽然都有车子,但走动不多,常常靠电话、微信来传递消息。每次毛军打电话给汪勇,汪勇总是那么乐观,滔滔不绝,天南地北,家长里短,问他家里好吗。

“很好。杨婷走路比过去好多了,我每过一段时间就陪她去郊游。

就是过去承诺过要陪她到澳大利亚去看她亲戚,无法兑现,过去上班哪有机会?现在只好用国内旅游来弥补。还好,自己有车子方便的,她走不动,我用轮椅推她。轮椅总放在车子后备厢的。有时候,小江西也和我们一起去,我们两辆车,在外吃住都是他买单的,真应了我外婆的话,小孩子今后不知会发展成怎样的。”

那天,汪勇带杨婷到她母亲的病床旁,母亲在临终时拉着汪勇的手,断断续续地说:“汪勇啊,过去妈妈错怪你了,我们婷婷嫁给你,嫁对了,她爸爸也是生脑瘤,没有救过来走的。她是你硬救回来的,以后还要靠你照顾好她。”

汪勇点点头:“妈你放心。”她妈点了点头,又对着杨婷的哥哥说,“这次家里动迁,也要分一份钱给婷婷,加上我的那份也给她,她以后还要用钱的。”杨婷的哥点着头,杨婷在旁边流泪。后来汪勇确实收到杨婷哥哥划过来的那份不少的钱。

毛军每次去看汪勇,总觉得时间飞快,一会儿就两小时,要离开了,不见得在他家吃饭,但总有意犹未尽的感觉。毛军一直认为,汪勇在年轻时某个方面总有点不太严肃。现在是验证了他外婆的话,小孩子今后发展成什么样子不知道的,还是汪勇本来就是这个样的,毛军讲不清楚。汪勇对老婆比自己好得多。现在他常常讲:“生活中有个伴,生命可延长一半。”毛军老婆也开过大刀,脚走路也不太方便。虽然工作时出国、出差不少,不在乎外出旅游,但现在总在家里窝着,也挺闷的。何不改变双方见面的形式?

那是个深秋初冬的上午,阳光给寒意的人们带来些许温暖。毛军和汪勇分别开车到南翔古猗园碰头了。两人都推着轮椅,上面坐着自己的老婆。毛军老婆走累了,就坐上轮椅。汪勇老婆还是那样露出憨厚的微笑,幸福满满的感觉。汪勇和毛军总有讲不完的话,当然汪勇讲得多一点。汪勇还带了他的笛子,在间隙时吹上一曲。毛军又听到汪勇的笛声了。好长时间没听到汪勇这笛声了,毛军觉得特别悦耳,笛声袅袅,似乎回到小时候在夜晚石库门房子里听汪勇的笛声,现在他似乎听到汪勇将他人生的美好,通过那美妙的笛音在公园空旷的树丛中穿梭回荡,传向远方,令人神往。

草于2018年6月3日

改于2021年8月15日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