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天天刚亮,潘三元的施工队伍照常准时来到工地上。张平利没晚多大一会儿,跟着也到了。李蓉生把石棉瓦的提货单交给他,让他早点去把石棉瓦提回来,不要误了潘三元他们的工程进度,吃中午饭前张平利也就顺利地把石棉瓦拉回来了。
早上主要做上梁的准备工作,一切准备妥当后,潘三元让大家吃些早点。
所谓早点就是放一盆腌咸萝卜丝和半碗油泼辣子,让大家夹馍吃,一人再喝一碗稀饭。主要的饭在中午一顿,下午一般是处理中午的剩饭剩菜,取不要浪费粮食之意。上梁的时候用人比较多,各人按安排分在固定位置上,轻易不能离开岗位,总指挥当然是潘三元。李蓉生也主动加入了他们的战列,帮着递个工具,或拉个牵引绳。为了安全,第一个屋架上得慢。两个身强力壮的大汉站在墙头上,各人手里都拉着一根粗壮的麻绳头,麻绳吊拴着人字梁屋架的一头,潘三元喊一声往上提,他们两个一起用力,屋架的一头就被悬空吊起,地上的人就跟进把屋架往上送。随着潘三元有节奏的号令,那人字梁屋架就昂起头慢慢地往墙上爬,爬到一定高度,到达墙头停下来。这边墙上再站两个同样孔武有力的大汉,用同样的方法把另一头也吊上墙头去,然后摆放到设有预埋紧固件的座板上。这时候屋架的尖顶是垂落着的,潘三元就会用一根麻绳拴住尖顶,让人站在远处拉起,自己则用一根杉木椽钉个T形头去顶住。他一边喊着让人拉,一边独立往上顶,直到翻过去,慢慢扶正了,再用一根杉木椽暂时固定住。杉木椽重量轻,两头直径相差不远而便于操作,这就是潘三元选它的原因,因为他们没有吊车或者卷扬机,玩的全是人力。固定一个屋架后,再用此法上第二个;第二个上去后,用两根杉木椽作斜撑把它们锁起来,这也就是杉木椽的第二个作用了。这样一组屋架成功锁定后,后边的屋架一个连接一个就安全多了,上梁的速度也会快很多。
李蓉生从来没见过这样干活的,紧张地看着他们每一个动作,心里暗暗为他们捏着一把汗,感叹不已。那些站在高墙上毫无防护的人,任何一脚都不敢踏空;那个人字梁屋架在翻身的时候,一旦失控将会发生什么,谁又能管得住呢!
第三个屋架刚上墙,李蓉生看见张玉贤来到了工地。他把手中的牵引绳交给别人,快步走过去问:
“有事?”
“这马上又到中午了,昨天准备的那些菜咋办?”
“噢。”刚才只顾替施工队人干活操心,竟把昨天的事忘记了。他不假思索地说:“好办,给施工队的人吃去!”
“能行!叫平利跟我回去拿。”
“看平利爱吃啥,给平利留点。”
“不用,姑父,这帮人肚子里没油水,都给他们吃去!”
李蓉生就笑了,手一挥,让张玉贤姑侄快回去拿。不一会儿,他们用三轮车满盘满碗地整了过来,凉的热的仍然分盆分碗地装着,样样行行都还保持着待客的样貌。潘三元看见,蔫不拉唧地说:“都是些下苦人,还讲啥排场,整成两盆大烩菜就对咧!”
但是看得来,潘队长还是很高兴。他回到工地上,对大家吆喝道:“李哥是好人,大家都要把活干好,中午有肉叫大伙儿吃!”
他这一嗓子喊出去,工人们的积极性立刻高涨起来。站在墙头上的人大声喊:
“能不能一人再开两瓶啤酒?”
李蓉生也是性情中人,随口应道:“只要大家高兴,开两瓶就开两瓶!”
“不行!墙上栽下来算谁的?”
潘三元两眼一瞪,大吼一声。墙上要啤酒的小伙儿就把舌头伸出来,哑不作声了。潘三元悄悄地对李蓉生说:“狗熊吃饱就不耍叉咧,不敢惯毛病!”
说完狡黠地一笑,一边吆喝着一边干活去了。
张玉贤就留在茅庵式的窝棚厨房里,协助潘三元媳妇整大烩菜。但是为了让大家吃出点趣味来,她还是主导着分成凉菜和热菜,分别整成了两大锅。
五个屋架都顺利地上到墙上,并校正好位置,用杉木椽作斜撑分别锁定,最后拧紧各个座垫上的固定螺栓,中午的活就干完了。不待潘三元发话,工人们笑嘻嘻地都往窝棚里钻,锅碗瓢勺就叮叮咣咣地乱响起来。
下午的活干得更顺畅了,不但把四十二根檩条全都吊上去,固定在防滑块上并找好平面,到收工前已经覆盖了一间房的石棉瓦。
接下去的安装门窗、粉刷墙壁、三七比例硬化厂房的地面,都做得很顺利,至于做围墙就更不是事了。更有趣的是工程接近尾声,施工队由于计算不周,做围墙的材料没用完,建厂房也剩有些材料,潘三元就建议李蓉生给大门口增添两间门房。他说:
“李哥,这不还有一天时间才到期吗?只要你买十几块楼板,我利用剩余的材料,就可以为你增盖两间平房,或者做接待室,或者做门房,你看?
不??”
“好么,你有啥条件?”
“只加两百元工钱就行了!”
“好哇!还记着你那两百块?加你五百块,超出部分算奖金!”
潘三元高兴得差点跳起来。这样的处理,让双方的满意度都达到了最高程度。
这个时候的潘三元,你可以小看他。十年之后的潘三元竟然发展起好几百人的建筑队伍,资产以亿为计算单位,你还能小看他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