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而事情的重点是1975年在云梦的一个古墓出土了水睡虎地秦简,墓主是秦朝的官员“喜”,“喜”入土是没有任何金银珠宝陪葬,就放了生前的工作笔记和法律文书,从头到脚被秦简团团围住。
考古队长一阵惊呼,今有996的上班制度,古有官员带着工作入土,佩服!佩服!
墓中出土的1155枚秦代竹简,包括法律、医学、书法等方面,其中《秦律·徭律》就有明确规定:“失期三日五日,谇;六日到旬,赀一盾;过旬,赀一甲。”
谇是训诫,赀是罚款,也就是迟到五日以内批评一下也就完了,最多也就是罚款,根本不用杀头。
所以从成王败寇的角度来看,司马迁只是要给起义之事找一个正当的理由罢了,而秦律远没有《史记》中严苛。
更何况那个时候是秦二世的天下,进一步苛政之时已不是始皇在位,不过秦暴政的言论也不仅仅来源于秦律。]
正在家中抄写秦律的喜听到天幕提到自已的墓,停下了手中的笔,他确实想用秦简作为陪葬品,倒是没想到居然也被后世人挖了。
不过若是能为大秦以及陛下正名,倒也值得了,毕竟看天幕说陛下被后世之人抹黑了2000多年,陛下受的委屈实在太多了。
嬴政听到居然有人用秦简作为陪葬,倒是感兴趣的挑了挑眉,想来这人对秦律极为喜爱了解,说不定是个人才。
始皇帝倒是想见见这人,想着,他让人根据天幕提到的地方去找人。
听天幕提到秦二世,嬴政又想到了胡亥这个败家玩意干的那些事,关键是他老子还得给他背锅,让他去修长城都便宜他了 ̄へ ̄。
[农民起义的故事背景是服徭役,这就得说到秦始皇大兴土木、劳民伤财,《史记》中记载:“始皇初即位,穿治骊山,”意思是秦始皇13岁继位之时就开始修秦始皇陵了,秦始皇离世之后秦二世修了两年,合计39年,这也是根据史料记载目前主流的说法。
而史料是人写的,《史记》是推翻秦朝的西汉人写的,能够还原历史的东西除了文字还有考古,就像是口供和物证一样。
西北大学考古学教授段清波曾担任10年的秦始皇陵考古队长,其考古团队在秦始皇陵附近发现一个修陵人的墓地,修陵人墓地上盖有瓦,瓦上有文字,文字写明死者的姓名籍贯,而这些籍贯有山东、江苏、浙江、湖南、湖北,来自全国各地的人修陵那肯定是统一之后的事情,秦始皇陵发现的瓦片上也都是帝国时期的戳记。
另外《汉旧仪》曾记载李斯以丞相的身份负责建造陵墓,在过程中“以深已极,凿之不入,烧之不燃,扣之空空,如下无状。”
哎……就是向下挖不动了,然后秦始皇说“旁行三百丈乃至”。
而李斯当丞相已经很晚,一直到秦始皇33年,李斯的身份还是廷尉,距离秦始皇驾崩只有4年时间。
换句话说,秦始皇死前4年,秦始皇陵还在挖地基,如果真修了39年,那前33年都干嘛去了?70万人每年往下挖1米,开心快乐又效率。]
嬴政无语,还70万人一年往下挖一米,他可没那个闲工夫干这种事,也没有闲钱白养那么多的人,有这时间多种点地、多扩大点领土它不香吗?
而秦朝正在服徭役的黔首也惊了,每年挖一米,什么时候有这么好的待遇了?
[所以至少有一点可以肯定,实际关于秦始皇的记录确实存疑,因为秦始皇、秦二世的形象是西汉初年的人塑造的。
新的朝代意味着对过去朝代的否定,就像清朝宣传明朝一众皇帝都是奇葩,明太祖朱元璋奇丑无比,《史记》同样描述了秦始皇的长相,说“秦王为人,蜂准(鼻),长目(眼),挚鸟膺(胸),豺声(声音),少恩而虎狼心”,这描述我实在想象不出来。
而郭沫若为了满足大众的猎奇,在《十批判书》中对其进行了解读,说秦始皇凹陷鼻、突出眼、软骨症、气管炎,按照郭沫若的解读,“虎狼心”那一定是先天性心肌梗塞,所以秦始皇是丑八怪的传言传自郭沫若始于史记。
毕竟不批判秦始皇,又哪那么多人服刘邦,不diss(贬低)一下前任怎么树立新朝代的合法性,司马迁身在西汉,屁股自然得坐正,更何况他曾在朝廷上给人说了句公道话,就受了宫刑,你要再说汉武帝不爱听的,估计都没了小命。
所以司马迁不敢向汉武帝建议,想劝汉武帝就得把秦始皇挡在面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