卫鞅虽然不是秦国人,但是却深知各国历史,对各个国家的政策简直是了如指掌。
他没有因为有人拿已经成功的百里奚和秦穆公出来说事而选择沉默,反而声音激昂的反问。
若旧制有用,为什么秦国几百年了还是没有恢复穆公霸业?反而尽失河西之地?一路从函谷关退回栎阳?
卫鞅的反问直指问题中心,让众人都更加气愤却找不到话来反驳。
毕竟他说的是事实,否则秦国何至于历经四代昏君后一路从称霸诸侯的强国沦落为弱国。
无可辩解。
接着卫鞅说起了秦法旧制的第二个弊端。
世族有罪不罚,庶民有功不赏,将士征战沙场就算是立下赫赫战功也得不到爵位,农人怎么种地都依然贫困。
卫鞅深入秦国的山野荒村,很多东西都是他亲眼所见。
可在场的人却拿春朝上那些因为军功而获得了封赏的人来反驳他。
然后将问题指向了秦孝公提拔上来的新人和卫鞅。
那些新人明明没有立功却获得了爵位,反而将有功之人从重要位置上撸了下来,这在很多人看来都是极其不可理喻的,也让他们十分不快。
而卫鞅呢?他有什么功劳?凭什么成为秦国客卿还备受秦孝公尊敬?
这哪是有功不赏?这分明是无功有赏。
吵到这众人的情绪都已经有些把持不住。
不仅把矛头对准了卫鞅,这下是一并对准了秦孝公,那些人可都是他一手提拔上来的,卫鞅想要变法也是他支持的。
为了提拔这些新人,将那些有功的老人明升暗降,这谁心里能舒服?
众人言辞之犀利,真就差指着卫鞅的鼻子骂了。
卫鞅没有被他们牵着鼻子走,他听得出来这群人在转移话题。
明明说的是旧制的弊端,他们却顾左右而言他,将问题扯到了有功无功的赏赐上。
不过他还是回答了上边的问题。
世族有功便赏岂等同于庶民有功便赏?以世族之得比庶民之失,岂不是太过荒唐了些?
卫鞅的言辞也是越发犀利,不仅让他们现场说一个被封赏的庶民出来,还直言这群人就是在掩耳盗铃。
战场上的将士以军功获得封赏,而文臣自然是以运筹治国之功获得封赏。
这本就是无可辩解之事。
至于他?
秦国发布了求贤令,求贤令上明确写了若有大才,必得重用,甚至可以与秦孝公共同治理秦国。
卫鞅确有奇才,可如今还只不过是一个小小的客卿而已,何足道哉?
何至于让他们特意拿卫鞅的身份出来说事?
若真要这么说,那就该直指问题的根本,秦孝公的求贤令才是。
难不成秦孝公的求贤令错了?
你可以说秦孝公有些地方做的不对,可你敢说秦孝公的求贤令,他的强秦之心错了吗?
恢复穆公霸业是所有秦国人的梦想,何错之有?
卫鞅将众人说的哑口无言,直至有人问起第三个弊端,气氛才终于缓和下来。
而旧制弊端的第三点,卫鞅认为一个国家就该法令一统,令行禁止,有罪重罚,有功激赏,公正严明。
在说完这些话后,卫鞅在末尾又加了一句若秦国元气养成,必将大出于天下。
‘大出天下’源自一个古老的传说,据说赢氏先祖与大禹共同治水有功,舜帝预言:尔族,必将大出天下。
这话同那句‘赳赳老秦,共赴国难’一起构成了老秦人的精神支柱。
此话一出,政事堂一片激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