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世民当然不是很理解陈平安所说的专业术语,不知道什么叫做镜面反射成像。
但是他知道,这并非是什么仙法妖术,而是科学技术。
陈平安在讲解这一镜子的时候,就已经刻意地淡化他自身的作用,而是重点描述了工匠们的付出。
为的就是让这些大臣们不会觉得惊为天人,难以理解。
李世民道:“如此神物,造价高也可理解,从今往后,也就有了真正的镜子了吧。”
陈平安回道:“陛下英明,用琉璃造出此镜的技术已经成熟,后续还可以持续改进,用其他材料代替白银,作为镜面涂层,从而降低造价。”
李世民看了看旁边,还在回味的大臣们,就有一种,世人皆醉我独醒的心思。
这大唐,也就只有朕一人知道陈平安的身份,也只有朕一人,听过他讲述千年之后的那个高科技快速发展的世界。也只有朕,见到了贞观年之后的历史。
这般心思,也就造就了一个不太一样的李世民。
李世民挥挥手,让郭安把镜子抬走,收起来,又高兴地道:“陈卿造出如此神物,当赏!”
“将作监的工匠们日夜研究此手艺,造出这等神物,让人可以看清自身,以正衣冠,当赏!”
大臣们也都是回过神来。
纷纷祝贺。
“恭喜陛下!”
“贺喜陛下,得此神物。”
李世民笑了笑。
他可是知道,这东西,用处就是和铜镜一样,就是比铜镜更清晰一些。
所以,应该还是用来作为商品,可以出售的,并非是唯一。
相信不久之后,这东西两市都能出现镜子。
李世民猜的也没错。
没多久。
东西两市的市面上就出现了镜子。
比十二寸的镜子,搭配了镜子框架,还有一些,搭配着梳妆台。
就这,几乎是卖出了天价。
有一些东西,一旦多了,其实也就失去了价值。
稀世珍宝、稀世珍宝,主要就在于稀少和罕见,甚至是独一无二。
琉璃制品一开始,价格很高,而等到产量提升,市面上的琉璃制品存货多了,价格也就慢慢地降下来了。
将作监如今也减少了琉璃制品的研发,而是开始转向制造镜子。
白银的造价比较高,要是能进行加工,用合金来作为涂层材料,也不是不行。
陈平安在等待海船建造完工的同时,又开始了报纸制作和研发。
在经历了北伐一战的热点之后,这邸报已经是深入人心了。
每天围在告示栏前面看邸报、听邸报的人,越来越多,甚至是从早到晚,都有人驻足。
马周经过陈平安的反复提点以后,终于弄明白了这个报纸应当怎么弄、怎么编排,几乎是第一时间抽调了一些弘文馆的学子和御史台的御史,然后直接找了个大宅子就开始埋头编写第一期大唐邸报的报纸。
没有改成什么大唐日报,大唐月报什么的,还是延用以前的名字。
直接称之为大唐邸报,在秘书监建立了邸报司,有编辑、主编、审稿员,最后交由门下审核,审核通过,再进行刊印,最后发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