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思邈这时候在医学界已经算是小有名气了,京师的一些御医,也都听过他的名号。
只不过,在这之前,孙思邈一直云游四方,又或者是在钟南山那边和一些道士论道。
历史上,也是后来几次进京为长孙皇后治病,又给那些达官贵人看病,以及云游四方,算是赤脚医师,再到千金方之后,才名扬天下,受世人敬仰。
御医们听完陈平安讲解的缝合伤口之法,一开始,还觉得有一些不可能,做不到,天方夜谭。
可是细细一想,却又很有道理。
若此法可行,便是能够挽救万千之人的性命啊!
“先生大才。”
“我等佩服!”
御医们是真的服了。
你会工匠之术也就罢了。
现在竟然连医术也会一些。
如此博学多才,还是一少年郎,还让不让人活了?!
你这脑子,怕不是有着过目不忘的能力吧?
李世民则是对御医们吩咐道:“你们先不忙着回去实验,还有一事,你们可在旁边听着,到时候,也可建言献策一二。”
御医们抱拳施礼道:“喏。”
不过一会儿。
高士廉、长孙无忌等人匆匆而来。
李世民对陈平安示意道:“陈卿,你再把你的建言,和诸位说道说道。”
陈平安开口道:“诸位上官,臣刚于陛下建言,臣闻医道者,乃民生之根本,国运之基石。今观天下,百姓或有疾病之苦,而医馆寥寥,实乃民生之患。故臣建议,当广建医馆,以保民安。
“夫医馆之建,宜选地之佳,以便百姓就医。且其规模宜大,容纳病患,方能缓解就医之难。又医馆之内,宜设名医良医,以精湛医术,济世救人。如此,则百姓有病可医,有疾可治,其福祉自不待言。”
“再者,医馆之建,亦可促进医药业之发展。医者需药,药者需市,二者相辅相成,共荣共兴。若医馆遍布,则医药业必兴旺,百姓用药更为便捷,医者亦能得其所求,皆大欢喜。”
“且夫,医馆之建,亦能提升国家之形象。国家重视民生,关注百姓健康,乃仁政之举。若医馆众多,百姓安居乐业,则国家之形象自然提升,四海之内,皆称颂我朝之仁政。”
“广建医馆,以保百姓安康,促进国家繁荣。陛下圣明,能洞察此理,施此仁政,则天下幸甚,百姓幸甚。”
“此外,医馆之建,虽可免费看病,却还是要抓药吃药从而治病,只看不治,何以痊愈?”
“如今之药材多为山野之间,若年年采摘,也必会绝迹于山林。”
“臣以为,当在各地,规划药田。”
“药材之商通常因为一些药材之稀少,从而坐地起价,若有药田,人工种植,也可预防一些稀少之药材绝迹山林,从此再无此药。”
“药材从药田到药馆,再从药馆到病人手中,也需要朝廷之监管。”
“此虽繁琐,却能让万千百姓能够看得起病、吃得起药、活得了命!”
“再者,当鼓励药师收徒、也鼓励学子从医。”
“若可行,太医署当为先,广收学徒,传授医术,再于各地建立国医馆,坐诊医馆,为百姓们开方治病。”
“国医馆之药材,为各地药田提供之药材,这药材多了,价格也可便宜一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