难道不应该让高句丽直接亡国,直接占据东北之辽城等地,建立安东都护府吗?
难道不应该是准备好,迎接陛下的凯旋吗?
为何要谈论这些?
这些难道不应是等着陛下回来了,再进行商讨吗?
为何……赵王来了,他们谈论的方向瞬间就变了?
去北俱芦洲探路?
这一去就是三个月,来回就是六个月,大半年的时间。
耗费大半年的时间,就只是为了带回来一点儿金子,又有什么用?
就这一来一回的时间,耗费的人力、物力等等,运输回来的金子,再以大唐的金子价格进行交易。
除非是能够带很多很多的金子回来,不然,这一趟,肯定是亏本的。
也有人在深思。
思考着陈平安所说的方案的利与弊。
赵王一来,就指着高句丽和东瀛,说是要把这里当做是码头,要组建商队前往北俱芦洲。
其意在探路。
让高句丽和东瀛去组建商队去探路。
耗费的自然是他们的人,至于这物资,肯定也是差不多的。
这样一来。
还能够消耗他们,削弱他们的实力。
此乃一计。
再然后,若是他们真的到达了北俱芦洲,也就能够知道北俱芦洲现在是一个什么情况。
要是能够带回来一些非常重要的消息,大唐以后也就知道了去北俱芦洲的路线。
此乃二计。
还有什么呢?
对了。
还有!
倘若高句丽他们真的带回来了金子。
那么,也就给了他们一个赚取钱财的渠道,告诉了他们,该怎么去赚钱。
而不是通过兴兵入侵大唐来抢掠。
要抢,也应该是去北俱芦洲,抢那边的百姓们。
这样一来,边关也就能够稳定了。
此乃三计,为镇边之策。
应该还有,还有……对,高句丽他们从北俱芦洲带回来了金子。
大唐也就有了更多的金子。
用这些金子制作成为金币,又或者是金子饰品什么的。
往后,大唐的金子也会越来越多。
此乃四计也!
想明白了这其中的利与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