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兴·文字·狱的结局,已经算得上是前车之鉴。
陈平安也和李世民说过。
百姓们议论朝政,这是不可避免的事情。
不可能完全堵住他们的口,不让他们说出一句话来。
人多的时候不议论。
人少的时候,难道就不能说吗?
一味地堵住百姓们的口,他们有苦难言,只会滋生出来怨气,怨气越来越大。
到时候这怨气也就能够成为他们举起大旗,造反的勇气。
故此,不如用大唐邸报来引导舆论,让百姓们评一评,大家都辩一辩。
道理越辩越明。
身正不怕影子斜。
只要是朝野上下的官员们都尽心尽力做好了自己的分内事。
百姓们的心中也就有一个杆秤。
当大部分人都站在官府这边,少部分人的不满,也就不过是泥沙罢了。
当然,也不能说,也就不用管这些人的不满情绪了。
若是置之不理,少数人的不满也会变成大部分人的不满。
就比如,如今因为移民问题,导致一些地方上,因为有着突厥等其他异族的入住,出现了一点儿混乱。
风俗不一样,语言不一样,一个突厥人,一个唐人。
唐人的百姓自然会觉得自己多多少少高人一等,突厥人自然也觉得唐人似乎是高人一等。
可是,若是时间长了,也会出现欺压的事情来。
突厥人也会受不了。
自己移民到关内,就是为了过上好日子。
结果还是要受到欺压。
美好的愿望破灭了。
也容易愤而杀人。
故此,解决这个问题,也是地方上的官吏要面对的,也是朝堂之上的官员要面对的。
毕竟,没有朝廷的允许,地方上的官员也不好把这些人给赶走。
有学子,就写了这样的一篇报告文学,上面详细地记载着,各地的移民的情况。
总的来说,其实并不是太好。
这一点。
李世民也打算问一问陈平安。
“未曾教化之民,难以管教,为之奈何?”李世民问道。
陈平安回道:“陛下,这就是改革的阵痛,世上没有两全的法子。”
“既可以让北地的突厥人放弃他们的土地,还能在关内参与生产,形成劳动力。”
“还能够让他们乖乖听话,做一个遵纪守法的大唐子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