仅仅是两章,对于这个故事的背景讲述的也不多,大家也仅仅是知道,这个一次只有一回的故事,也是赵王陈平安虚构的,讲述一个不存在的王朝中,有一个游侠儿叫做李青,拜师学艺,学成之后下山的故事。
而第二回的打斗写的也是极为精彩,特别是那青剑出鞘,让读书人都感觉到剑光之凛冽。
还有那般让人咂舌的剑招,什么太乙分光剑,一剑出,却有着无数的剑影,让敌人不知道那一道剑影才是真正的剑。
这般打法,还是第一次见呢。
看完第一回,还不觉得什么,看完这第二回,就感觉到了不简单。
看完,还想要看。
有人甚至是专门把第一回和第二回抄录下来,反复观看。
有人喜欢那个短篇。
一个叶生和县令的故事,也非常感人。
这种千里马和伯乐的感情,也是大部分学子们都向往,也都能代入进去的。
如今大唐的学子们也是一年比一年多,毕竟州学一座一座建立起来。
百姓们也通过进入工厂打工,又或者是去工地打工来赚钱。
有了钱。
也就可以缴纳束脩了。
可以让自家的孩子去读书识字,去参加科举考试。
故此,学子多了,他们一个一个也都觉得自己也算是有才能的,只是没能遇到一位像是蓝天县令丁公这样的人。
若是他们遇到了这样的丁公,必然也会和那叶生一样吧。
就算是死了。
也不自知。
也要报道知遇之恩。
叶生能够得遇丁公,而他们呢,却没能遇上这样的丁公,还在苦苦求学,还不知道前路如何呢。
至于狐妖报恩,完全就让人惊诧,也有人觉得有一种违背了圣人之言,子不语,怪力乱神。
然而,陈平安乃是赵王,得陛下宠信。
朝中那些大臣们都没有说什么,他们就算是有一些不满,又能如何?
须知道,御史台那位直言善谏的魏公,都没站出来呢。
不过,等到了下一期大唐邸报上,出现了魏公关于陈平安两篇短文的议论。
大家才明白,这两篇短文的真正意义。
第一篇,是想要告诉世人,叶生才华横溢,文章词赋冠绝当时,却屡试不中,最终抑郁含愤而死。
这深刻揭示了科举制度在选拔人才方面的局限性,即仅凭一纸试卷难以全面评价一个人的才能和品德。
叶生的故事也是许多读书人在科举制度下遭遇的真实写照。他们才华横溢,却难以得到应有的认可和机会,只能在无尽的等待和失望中度过一生。
读书人的出路,似乎只有科举考试这一条。
不然,读书还能为何?
魏公询问了赵王陈平安,陈平安有一句话,让魏公佩服不已,当为天下读书人之警示之言。
赵王曰:“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道,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
仅此一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