只有坐在九五之尊的位子上的李世民,才需要关系百姓们的死活。
因为这都是他的子民。
粮商们只会看重利益。
故此,他们需要等到这粮价涨到最高点的时候,再运送粮食到京师长安城来卖粮。
这时候的利益是最高的。
粮价下跌了。
他们自然不愿意运送粮食。
还有一点,漕运其实是速度比较快,利益更大的一种运输方式。
所以,进入长安的粮食大部分都选择了漕运。
粮商们肯定也是看出来,这段时间,长安城的百姓非常多,那么每天都要吃喝,对粮食的需求肯定大。
他们就等着长安城的粮食缺少之后,在运送粮食进入长安城卖粮。
因为只要是缺粮食了,那么,粮价肯定会上涨的。
也就是说,长安城并不是真正意义上的缺粮,而是缺少一个合理的调配粮食的渠道。
或者说,这就是国企和私企的区别。
当初,陈平安就建言,要在民部成立一个粮商,一个属于大唐朝廷的粮商。
大唐降低粮税的同时,以这个粮商来收取自耕农、佃主等手中的粮食。
如此一来,粮价就应该由朝廷掌控,而不是由粮商来定价。
粮商就可以直接操控市场,然后抬高粮价,从而造成粮食短缺的情况。
再然后,就是容易造成百姓们的粮食危机的恐慌了。
只不过,一个不与民争利,朝廷岂能经商等思想的束缚,这种策略一直被搁浅了。
“陛下,之所以如此,原因就在于市场经济。”
“市场经济是由市场决定资源配置的经济。在市场经济中,社会的生产、流通、分配和消费等主要环节都依靠市场机制来调节,市场机制在资源配置中起基础性作用。这种经济形态下,市场主体(主要是买者和卖者)以自主决策的方式参与经济活动,通过价格信号来反映供求关系,从而引导资源的优化配置。”
“而这时候,粮商哄抬粮价的手段多种多样,他们通过一系列不正当手段谋取暴利,严重扰乱了市场秩序,损害了百姓利益。”
“比如囤积居奇,也就是粮商在粮食丰收、价格较低时大量收购并囤积,待市场供应不足、粮价上涨时再抛售,从而赚取差价。”
“我朝实行“时估”制度收购粮食时,一些钱财非常雄厚的粮商会在朝廷收购价较低时加价截留粮食,待朝廷官差完不成收购任务、不得不加价收购时,再趁机抛出囤积的粮食,坐取暴利。”
“第二点是掺杂造假,粮商将品质较差的粮食掺杂在优质粮食中,以次充好,提高整体售价。”
“又或者操纵市场,粮商通过控制粮食的收购、储存、运输和销售等环节,形成市场垄断,从而人为地抬高粮价。”
“若有一些官吏与粮商勾结,故意压低收购价、抬高销售价,使得厚利尽归蓄积之家。”
“第四点就是利用信息不对称,粮商利用自己对市场信息的掌握优势,在粮食短缺时故意散布虚假信息,制造恐慌情绪,从而推动粮价上涨。”
“最后甚至是会有承包官粮的现象,朝廷有时采用委托民间商人承包的方式收购军需粮草,预贷粮款给粮商代理收购。”
“一些粮商便利用这一机会,以较低的价格从民间收购粮食,再以较高的价格卖给官吏,从中赚取差价。”
“最后就是哄抬粮价了。”
“明知道长安城的百姓们缺少粮食的情况下,等着粮食的价格上涨,甚至是会让人大肆宣扬京师缺粮,造成百姓们的恐慌,争先恐后地抢粮,从而抬高京师的粮价。”
“等到京师的粮价上涨之后,这些粮商再去运送粮食进入京师,然后以高价卖出粮食,得到做多的利润!”
李世民听完,先是蹙眉,最后冷哼一声:“哼,这些粮商实在是可恶至极,全都该杀!”
任何想要破坏如今这盛世大唐的人,都是他李世民的敌人。
他不允许任何一个人破坏了自己好不容易建立起来的繁华盛世,更不允许有人影响到了他的五年规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