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1中文网

81中文网>贞观政要务农第三十原文及翻译 > 第290章 枢密院和军机处的区别(第2页)

第290章 枢密院和军机处的区别(第2页)

谥号英武圣文神德皇帝,庙号太祖,葬于永昌陵。

赵匡胤在位十六年,完成了宋朝统一中原的壮举,算得上是一位文治武功的开国帝王。

也和李世民一样,是一位马上皇帝。

这宋朝的天下几乎也是他带着文臣武将们南征北战打下来的。

陈平安对于宋朝的历史看的并不多,了解的也不多,这还是当初扫了一眼。

毕竟,赵匡胤也是一位大宋的开国皇帝。

至于赵匡胤在位期间所做的那些大事情的具体经过,他是真的没办法写出来。

要是看了资治通鉴,或许还能写。

但是陈平安没看,看的不过是网上流传的一个非常简单的版本。

故此,李世民看完之后,问道:“为何如此简略?”

陈平安回道:“陛下,臣读的宋朝史册并不多,勉强记下来了这些。”

李世民略感惋惜。

说实话,他对于这位宋朝的开国皇帝还是非常欣赏的,特备是他杯酒释兵权这一阳谋,和汉武帝的推恩令一样。

实在是太高明了。

不过,李世民也记得陈平安说过,宋朝重文轻武,以至于文括武嘻。

宋朝在一开始的对外战争中,禁军和西军还是非常强大的。

可是到了后来,因为文官的牵制,甚至是指挥作战,以至于武将们无法发挥出来他们真正的实力,导致宋朝在对外战争中,一直未能取得大胜。

甚至是最终被北地的蛮族打的接连败退,最后亡了国。

中原之地的皇帝,成了蛮族之人。

要不是知道宋朝有这么一个结局,李世民还真的想要学一学宋太祖赵匡胤的杯酒释兵权。

李世民轻抿一口茶,再一次开口,声音沉稳而富有磁性:“陈卿,自你从青铜门至此,言谈举止间常提及后世之事,令人耳目一新。很多见解,也都是站在了千年之后的世人之角度来思考,故此,我倒是有一些好奇,不知千年之后的世人对宋太祖赵匡胤有何高见?”

陈平安微微一笑,拱手道:“陛下。赵匡胤,史称宋太祖,其人生平事迹,确实值得细细品味。他自陈桥兵变黄袍加身,开创大宋基业,其功过是非,非一言可蔽之。”

李世民闻言,目光微凝,似乎对陈平安接下来的言论充满期待。“愿闻其详。”

“先说其功,赵匡胤统一中原,结束五代十国之乱局,百姓得以安居乐业,此乃大功一件。他实行‘杯酒释兵权’,削弱武将势力,加强中央集权,为后世之稳定奠定了基础。更兼其重视文治,倡导科举,使得士人阶层得以崛起,文化繁荣,对后世影响深远。”陈平安娓娓道来,条理清晰。

李世民点头赞同:“赵匡胤确有远见卓识,其治国理念与朕有诸多相似之处。然则,世间之事,有功必有过,陈卿以为赵匡胤之过何在?”

陈平安沉吟片刻,缓缓道:“赵匡胤之过,或在于其未能彻底解决边疆问题,导致辽、西夏等外患不断,给后世留下隐患。”

“再者,他虽重视文治,却也在一定程度上抑制了武将的进取之心,长远来看,或许不利于国家的军事发展。”

“此外,他对于皇位的继承安排,虽有其深思熟虑之处,但‘烛影斧声’之谜,至今仍为人津津乐道,也为后世留下了不少争议。”

李世民听后,眉头微皱,显然也在思考这些问题。

“陈卿所言极是,治国理政,本就难有十全十美之策。赵匡胤之功过,也影响了宋朝的万世基业,以至于第一步走错了,导致了最终的结局。”

“确实是非常可惜啊。”

夜渐深,月光如水,两人的对话也渐入佳境。

陈平安与李世民,一位是来自未来的穿越者,一位是开创贞观之治的千古一帝。

一个算是代表了千年之后的那些网民们,对于宋朝的看法和映像。

而李世民则是真正的历史人物,也是大唐的开国帝王,他看待赵匡胤的角度,又和陈平安等人不太一样。

他不是赵匡胤,陈平安也不是赵匡胤,千年之后的世人更不是赵匡胤。

若是真正的置身处地思考赵匡胤之所作所为。

李世民觉得,如若是自己,可能和赵匡胤也差不多吧,重文轻武,防止武将们再一次形成藩镇,割据一方。

“不过,宋朝的枢密院这种特殊的官署,倒是也有意思。”李世民轻声道。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