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平安写到这里,也就停下了笔。
这也差不多了。
一共写了九年。
就是这李治一直在换年号。
这一点实在是太不友好了。
要不是陈平安有着过目不忘的能力,还真的记不住这些年号呢。
第二天。
等到常参结束之后。
陈平安才悠闲地到了皇宫,把史册递给了李世民。
李世民看到东瀛几次派来了遣唐使,带回去不少赏赐,以及很多工匠,就微微蹙眉。
他可是还记得陈平安当初说过,四周之敌长长偷学大唐之文化、手工艺等。
东瀛这频频派来遣唐使,其目的肯定不简单。
等到看武氏杀了自己的兄长,眉头皱的更深了。
如此这般心狠手辣的女子,岂能久居后宫?
看完之后。
李世民放好了史册,问道:“东瀛意在偷学?”
陈平安抱拳回道:“陛下圣明,东瀛派来遣唐使的真正目的,就是学习大唐的文化、手工艺等。”
“上到大唐的官职制度,下到铁匠、木匠、布匠等等。”
“东瀛也是因此而快速地发展起来,并且因为其在海外,所以不会有外敌,只是因为内战比较多,所以一直到明朝,才兴兵出海,入侵中原。”
“等到了后来,东瀛又学习了西方的技术,自己制造,又或者是用白银去买,壮大自身,打得清朝低头求和,割地赔偿。”
李世民顿时一拍桌子,叫道:“非我族类,其心必异!”
陈平安很赞同。
“陛下,东瀛有着全天下最大的银矿,可以说,整座山都是白银。”
“只是挖开一角,就银光闪闪。”
“臣以为,大唐在北伐胜利之后,就可以着手造船,开启海商。”
“用大唐的货物,去换取东瀛的白银。”
“并且,定下国策,不得让东瀛之遣唐使,带走一位中原的工匠!”
“要对其施行技术封锁,不可让其偷学任何一点有用的技术。”
“不然,一定会养虎为患。”
李世民直接问道:“为何是通商,而不是直接东征?”
陈平安回道:“陛下,东瀛必定是海上一岛,此去路途遥远不说,还比较艰险。”
“最好的路线,也就是从高丽那边过去。”
“可如今,高丽应该不会同意大唐的商贾从他们哪里出海,前往东瀛。”
“海上之航行,比不上陆地,暴风雨、海浪、以及一眼看不到边,很容易迷失方向。”
“若是东征,在没有很多舰船,以及海上作战的能力和经验之前,很容易产生很大的损失。”
“先通商,用货物换得东瀛的白银,也能把那银山给搬到大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