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获》是由钯金和靳以在五十年代创立杂志,历尽数十年的风风雨雨,是国内文坛顶尖严肃文学杂志之一。
钯金对这本杂志投入了巨大的心血,从创立开始担任主编,到了晚年辞掉很多职务,《收获》主编却一直到去世,成为终生头衔!
不过,《收获》为什么要向我约稿?非要先锋类小说?
方明华仔细一想,也就不难理解。
北《当代》,南《收获》,国内文坛两大严肃刊物巨头,但两者风格有所不同。
“文学记录中国”,是《当代》的现实主义坚守。
以作品说话,切身感受中国的迷惘和疼痛,能够亲身见证中国的努力和坚持,能够忠实记录中国的挫折和进步。
但《收获》不同,依托申城这座海纳百川、生机勃发的中国现代都市,延续五四新文化血脉,坚守文学独立品格,“把心交给读者”。
号称“中国当代文学的简写本。
方明华记得,到了八十年代中后期,《收获》连着两年都做了先锋文学专号。那么现在主编对于先锋类作品感兴趣就不足为奇。
怎么办?
搞原来的现实主义作品还是回应《收获》编辑部的邀请,写先锋小说?
有点纠结啊。
不过方明华经过认真思考,决定还是按照自己的思路走。
那个紫铜的奖章实在让人羡慕。
于是准备给肖岱回封信说明自己现在准备筹备写现实主义作品,暂时婉拒约稿。
但信还没写好,一件事改变了方明华的想法。
这天中午刚上班,方明华拿了份投稿还没仔细看,就听到对面的白苗接过话筒听了两句冲着他喊了声:“小方,你的电话。”
一个办公室坐四个人,只有一部电话,座机位置距离白苗最近,所以他就成了义务电话接听员。
方明华拿过话筒,里面传来赵红军的声音:“明华,彩电票搞到了,你什么时候来取?最好快点,民生百货进了一批“海燕”14英寸电视机,最新型号,很抢手的!”
“是吗?那我马上就来!”
方明华挂掉电话,到隔壁办公室给李天芳请了个假就下楼骑着自行车离开单位,向省府方向骑去。
原来自从电视兴起,这玩意立刻就成了个好东西,筒子楼一楼五婶家买来一个黑白电视成了全筒子楼的宝贝。
老妈也喜欢过去看,可是人太多迟了连个地方都没有,于是就琢磨着自家也买一台?
四、五百块钱一台咱家还是买得起。
方明华听到了立刻反对,干嘛买黑白的?
彩色电视机不更好吗?
也就一千来块钱嘛,钱我出,彩电票我去弄!
于是就给在计委上班的赵红军打了个电话,让他帮搞一张电视票。
这对于管计划批文的赵红军来说简直小菜一碟。这不,没过两天就打来电话。
凭着工作证进了新城大院,到了计委楼找到赵红军,对方将一张彩电票递给方明华,还关心问道:“要不要,冰箱、洗衣机票?也给你弄两张。”
“我想要啊,问题是家里地方小,冰箱没处放。洗衣机倒实惠,可是一层楼就一个水龙头,怎么用?”方明华笑道。
“筒子楼条件确实差。”赵红军听了点点头,突然想起什么,压低声音:”我们单位内部准备集资修家属楼,也给我了一个名额,伱要不要?转给你。”
感谢8专家啊喔喔是我等人的投票,感谢花红正合嗅的打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