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卓他动了。
还做的这么快,这么好。
尚未进得洛阳城,便在百官之前,斩杀前任司徒崔烈。
时机完美,人选上佳。
百官迎驾之时,他们携大军列阵,陛下仍在手中,这时候百官之中心思最为繁杂。
忠贞刚烈之士,因为陛下在他们手中,心存顾忌,必然不会直接挑起冲突。
城府深沉之辈,摄于大军在前,更加忌惮,也不会冒然出头。
这个时机堪称完美。
崔烈本身是冀州大儒,还曾任三公,如今免官在家,份量极重,却又手无实权。
而且买官一事,崔烈和宦官牵扯不清,如今宫内两条腿的男人,怕是已经死绝了,满朝文武都迫不及待的想要和阉竖宦官撇清关系,生怕自已被打入阉贼一党。
崔烈自身不干不净,当过百官之首,份量又不轻,杀他立威,这样不仅可以将立威的效果最大化,还能降低百官的敌意。
立威的人选也是上上之选。
这让李儒不禁感慨,自家这主公,还真是天生吃杀人这碗饭的。
感慨归感慨,李儒从来不会掉链子。
整个董卓集团,有名有姓的谋士只有李儒一人。
董卓集团智谋计有一石的话,李儒独占一石二,西凉大傻们倒欠二斗。
贾诩那个摸鱼佬就不用提了,在凉州集团时,动的脑子还没有李催那个西凉大傻多。
可以说,董卓能从一个西凉武夫,发展成为一统天下有望的诸侯,在文臣方面,完全仰仗李儒一个人。
如果董卓真的能成就大业,李儒的评价恐怖不会低于张良,朱升。
所以,只要董卓自已稳得住,李儒从来不让他失望。
更何况董卓这次算得上是超神发挥。
李儒只需要和以往在凉州一样,在董卓杀完人之后,负责善后。
对于这种事,李儒已经称得上是熟能生巧了。
所以便有了这经典的一幕,董卓杀人,李儒诛心。
勾结阉宦,卖官鬻爵,割土让疆,意图谋反!
这四个名头,一个比一个毒。
先说这勾结阉宦,十常侍不曾伏诛之前,尚有清流一党与之殊死相搏,如今不要说权宦,皇宫的宦官几乎都被砍了个干净。百官一个个都唯恐避之不及,谁还敢和这些死人们扯上关系。
这一句坐实,就算崔烈不死,满朝文武都要杀他自证清白,以示和阉宦势不两立。
再说买官旧事,这是事实,崔烈就算活过来,也不能反驳,不然堵在他门前的士子们,就能用唾沫星子淹死他。
可负责卖官的是谁?
天子无错,自然是宦官擅权,卖官鬻爵。
你崔烈既然买官了,就注定和宦官们脱不开联系。自已一屁股屎,还来指责别人拉的不干净,你不死谁死?
割土让疆也辩无可辩,当初黄巾之乱刚刚平息,凉州就叛乱再起,尚为司徒的崔烈,就在朝堂之上,当着文武百官的面,提议放弃凉州。
不说满朝文武无一人言及此事,就说凉州动乱不安上百年了,这上百年来都没人敢提放弃凉州,他崔烈又是怎么敢张这个口的?
就算没有议郎傅燮,也必然会有张燮、李燮、王燮来骂他,若真让崔烈推动此事,他崔烈青史之上,固然逃不过一个卖国贼的名头,可这满朝公卿谁又能脱的了干系,落得个好?
愚蠢至此,不死何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