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你饿吗?”哈利捏了一下德拉科的手,看向那辆窗口冒气的车。
德拉科偏头看向他,眼角挂上笑意。
“非常。”他点点头说
——于是,他们左右看了看车,牵着手跑过马路。
看看,这行为幼稚极了。可他们还是孩子,内心深处还是孩子。
童年早已远去,梦境就像那位丹麦诗人、世上唯一童话之父笔下所写的那样,晶莹剔透,像是无数个泡泡。它们不断被戳破,破碎,再破碎,里面却生出最恒久的传说和记忆。
它们被叫做“Eventyr”,是孩子们的摇篮,也是冒险者的征程。从它们之中走出的两个男孩——他们终于长大,终于飞翔。
而现在,晨星已亮。
我们的故事,就讲到这里。
--------------------
*Studio:内带厨房和卫浴的单间公寓。
*艾米琳·潘克斯特:英国19世纪女权主义运动先驱。
*HSPS:Human,Social,andPoliticalSciences。人类学、社会学和政治科学合并综合学科。
Music-“BetterThanaFairyTale”(GalenCrew)(全文主题曲)
全文完。
#Afterwords
第157章后记[番外]
主题曲:
“BetterThanAFairyTale"(GalenCrew)
后记及后续杂篇可听歌阅读。
***
考虑到《FairyTale》在我过去三年生命中所占的比重,总觉得这一天会更惊心动魄一点。以为我会哭(或者已经哭过了?在迟迟不愿写最后一章却收到了用心长评之时),以为我会听着歌(《BetterThanAFairyTale》,写卷二时撞见的天赐主题曲),去幸福,去自傲,去怀念,去告别。但是事实是这一天被工作和疲惫缠身,因为生活中的小事而悲伤,琐琐碎碎,杂乱无章。
不过,我愿意相信我还是给了FT德哈一个梦想中那样合适的、好的结局。我无法看清自己写作心情之外的FT,所以这篇后记不会是对人物的阐述,它也从来都不该是。如果读到这儿的你对故事之外的作者感言并无兴趣,那么请跳过这部分,去看后面的说明。故事所要传达的一切,都在文中了。
时至今日,回想当年动笔时,想到的是一个会抱着整箱童话书和HP原著穿过小区、高高兴兴回家的小女孩。当然,那个时候我也已不小了,可年龄这个东西,从不能同年岁一样算。我想我当时觉得自己已经很成熟,知道什么是爱,知道故事要往哪里走、怎么走。事实也是,FT的大致走向、分卷、转折、场景,从2021年初起稿就没变太多。变的是其他东西;或说,是更多的东西在其中生长。
偶尔我会想,会想如果没有这三年,FT会不会是现在这个样子。更甚地说,如果没有这三年,我要怎么把它写完?怎么理清从前以为知晓了的情感变化?可问题的另一面却又是——如果没有FT,又哪来的这三年?
三年,这对我来说是个特别的时长。小学后,我再没在任何一个城市停留过三年以上。漂泊成了我的叙事也成了我的热爱。喜欢行走,在路上,曾钟爱火车站,也爱在机场闲逛。这三年,我不知在多少不同的地方和情境下写过FT。在音乐厅,在海边,在地铁,在咖啡店,在冷得要命的雪地里对家人大喊“我不冷!冷也没事——有助于写冷的感觉!”
干过诸如此类好笑却还算有点“浪漫”的事,也在电脑、笔记本和手机屏幕前苦恼过、崩溃过。所有的光阴汇聚在一起,就是三年。
是我生命中少有的朝夕陪伴,也是最长的停留。
HP对我来说呢,又意味着什么?终得回答这个问题。有时候想想,想想十多年前第一次看HP7电影,走出电影院。我会想逮住那个女孩,笑说“小心了啊,这作品有朝一日会对你有想象不到的重要。”可若真要细数为什么,我又只会眨眨眼睛,掰着手指数数,说OK,看看我现在认识的朋友,看看我的大学生涯,看看我的性格,看看我的fuckingcareerplan……
但到最后,又落回无言。别人问起时,只点点头,说“对,看过电影。”“嗯,书看完了。”“—AreyouaHarryPotterfan?”“Kindof。”
现在,看回电影、读回原著和其他老师们的作品,最能触发深处记忆的,不过一句“曾向往霍格沃滋”。非常非常向往,也喜欢魔法。
谁知道呢?也许是因为自己的青春过得太不同,所以想象里有灿烂温暖的校园。也许是某些城堡画面里有Overbeck式美化了的过去,就如我最后还是写了十九世纪的场景一样。
Hogwarts,这个我在AU当中坚决不用的名字,有它自带的魔法。几个星期后,我会非常高兴,重新加入国王十字前挥魔杖的小朋友们。
然后是人物。我分不清更难割舍的究竟是世界观还是人物。此处特指的当然就是Harry和Draco,尤其Draco。
HP太常青,随时都能在街上听到有人喊"HarryPotter”,而尾声里那个彩虹色头发的女孩,她的原型是我大学时的一个同学。有天我在教室准备上课,冷不丁就见她去了彩虹色的头发,顶着一头标准浅金色进来。旁边和她更熟的同学看了,评价"thatsveryDraco。"
我敢保证我没笑。
我记得最初喜欢这个人物的感受,everything。记得读原著时气得把书扔掉,和妈妈打了二十分钟电话讨论独角兽毛杖芯,单独做过分析视频(后来撤了),种种事情。但FT德还是不太一样。或许是因为,他变得太多。而这一路,我就这么见证着他,陪他成为更好的人。
那是他的成长,也是我的成长。Harry那边亦同。最开始不太,但到后来我在他们身上体会自己,也在自己身上体会他们。有时候,某章某句点明一盏灯,到下次写作,又轮到我将自己的领悟注入其中。心灰意冷时站在街头想起故事里的理想,这三年中得到、失去、混乱、伤害、被伤,最终翻白眼笑道:妈的!这都对写作有帮助,对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