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院负责研制有效载荷,比如卫星、载人飞船等。”
“六院负责研制液氧煤油发动机。”
“八院主要负责长征四号和长征六号系列的箭体结构研制生产。”
“九院负责生产箭上使用的电子产品。”
“发现了没有,虽然我们分工明确,但基本上都是一个研究院负责一个相对整体的研发。”
“之所以我们会有这样的安排,其实原因也很简单,在上世纪八九十年代,在国营工厂最后的余晖中,我们的航天工程一头栽入了深渊。”
“那时候我们有着冗余的工厂和冗余的工人,那时候我们秉承着人多力量大的想法,目睹着一艘又一艘火箭的发射失败,换来了华夏航天在国际上的名誉扫地。”
杨林安有一个很明显的特长。
那就是特别擅长让人看他不爽。
言辞犀利,字无虚发,总能精准的命中每个听者最不想听的话。
就刚刚那短短的几句话,就让旁听的三人脸色变得极为难看。
因为非常不巧,九十年代暗流涌动的时候,他们正是背后的主导者。
杨林安则毫不介意,继续说道:“从那个至暗时刻开始,无数航天人知耻而后勇,夜以继日的改进生产模式和生产技术,最后不断的进行自我瘦身,才创造出了如今的模式。”
“我们的航天事业是在骂声中崛起的,我们的航天工业布局也是在骂声中确立起来的。”
“在漫天的骂声和讽刺声中,用无数汗水和泪水才得出了这么一个结论——有时候人多力量不一定大,往往人多乱子也多。”
“所以,你现在再想想阿波罗计划。”
“两万多个工厂参与,正常么?”
所有人思索了片刻,微微皱起的眉头,证明了他们也意识到了问题的怪异。
杨林安接着说道:“直到我去51区任职,看了阿波罗计划的工作日志之后,才惊讶的得知在51区的研究所里,几乎是没有生产设备的。”
“什么意思呢?就是在当年开展阿波罗计划的时候,整个51区的所有科研人员,都是纸上谈兵。”
“纸上谈兵的本义用在这儿不太准确,但字面意思用在这儿刚刚好。因为从工作日志上可以看出,在土星5号被真正制造出来之前,他们甚至并不知道最后造出来的会是一个什么东西。”
“甚至当两万多家工厂完成制造和拼装之后,那些科学家站在土星五号面前,都会感到陌生。”
说完。
旁听三人的好奇心,毋庸置疑的被彻底勾了起来。
中年男子默默说道:“如果不当科学家的话,你应该适合当一个科普电视台主持人,你在勾起他人好奇这方面似乎很有天赋。”
“那你还真没什么眼光,”杨林安道:“我最不擅长的事情就是浪费口舌给人转述,你之所以会好奇,只是因为这件事情本身比我讲述的要有意思的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