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场的皇后、贤妃脸色一变,一个据理力争,另一个则垂眸不语。
最后,皇长子当然没被送去慈宁宫。
不管皇帝出于什么考虑做的决定,皇后都对这个结果十分满意。
毕竟,被太后养大的皇长子,即便是庶长子,那身份也不同一般。跟这个比起来,她倒是觉得,淑妃重获自由也不算太难接受了。
要知道,上一回之所以栽倒,就是因为她对温美人腹中皇嗣和大公主出了手,一下子就是两个皇嗣啊!她如今即便生下皇长子,却也只是个病恹恹、很可能夭折的皇长子,陛下就是暂时原谅了她,将来若碰上类似的事,再旧事重提一番,效果没准还会更好。
贤妃想得却没皇后这么简单,她从淑妃的举动中看出一个很关键的点。
那就是,这个女人虽然宠爱不如往昔,可要论琢磨皇帝心思,全后宫里可能她还是当之无愧的第一人!
因为淑妃早产一事,皇后、贤妃拿着鸡毛当令箭,借着查案的机会,拔除了不少往日看不顺眼的钉子,又将上阳宫里的人换了好一批。
对此,当事人淑妃一概不理,只紧抓身边的几个大宫女和奶娘、以及皇长子。
“只要皇长子健健康康活下去,那才是本宫的好处。现在折损几个人手并不算什么……”
二乔凝重点头:“娘娘说的是。”
后宫一片腥风血雨,就连位居前朝后宫之间的御前宫人们都察觉到了那股子异动。
皇后、贤妃自然没胆子动乾德宫的人,可常规的问询却是逃不过的,尤其是淑妃早产前半个月曾往后宫走动过的太监宫人们,全部都要接受慎刑司马公公的责问。
和宫里的风声鹤唳不同,皇庄里简直可以称得上世外桃源。
这时,止薇还没听到宫里的消息,每天穿着粗布衣裳在庄子里游走,上午在田埂上走一圈,完成皇帝给的任务,下午就可以随心所欲地安排时间了。
她性情随和,虽然算不上开朗外向,但她自带“御前宫人”的光环,又在前阵子秋种日和皇庄上的几个奴婢有过一面之缘,故而很快就和她们熟稔起来。
这些女孩子不能算是宫人,而是皇庄管事在庄子附近的村子里招来做粗活的,每个月也按时领钱,但契约都是一年一签的。她们受教育程度多半不高,在家也经常做农活,来了皇庄只需要做一些杂役宫人的活计,对她们来说其实算是比较清闲的。
很多时候,她们还会带着止薇在皇庄内不起眼的角落里钻来钻去,为她细数这儿的美景,又说她们村子里的事。但,更多的时候,她们会好奇地问止薇很多宫里的事情。
有一个叫红英的胖姑娘就问过止薇,皇帝家里的金锄头有多重,是不是得有上千斤。
止薇在宫里看惯了那些口蜜腹剑、两面三刀的小人,好一些的也都是含蓄内敛、像她一样老实不多话、不敢惹祸上身的,如此纯真活泼的年轻姑娘,她真的已经许多年不曾接触过了。
她很珍惜这样的友情,便捡着些能说的事告诉她们,比如说皇帝平时吃多少道菜啦、一件龙袍需要多少个绣娘连续赶工一个月才能制成啦、妃嫔娘娘们平时都有什么消遣啦,诸如此类的小事。
因为止薇“见多识广”,又读过书,其他姑娘都很羡慕,闲下来时还有求她教她们写字的。
尤其是红英,虽然生得有些胖,可她五官其实很小巧可爱,更是姑娘们里最少女心的一个,还会红着脸跟止薇说她们村的教书先生如何有文采、她很想跟他有共同话题之类的私房话。
就在止薇逐渐奠定自己在姑娘们中的重要地位时,皇庄里突然来了一拨人。
红英说:“宫里来人了,应该是哪位贵人要过来小住玩耍。不过,皇帝老爷前阵子才来过,这次应该不会是他吧?”
另一个姑娘说:“有可能是那位大长公主,封号我忘记了,她去年就带着孙子来过这儿,我给公主端茶,她还赏了我一对锞子呢。”
止薇心思稍定,不料,随后皇长子诞生的消息就像上头赐下的东西一样飞速传遍了整个庄子。
与此同时,皇庄管事一脸古怪地跑来找她。
“陛下不日即将亲临,姑娘既是御前伺候的,届时便依旧由你负责吧。”
又过了一天,止薇早上起床之后,竟赫然发现,姑娘们看她的眼神突然变了,变得十分复杂,距离感十足。
只有红英偷偷跑来问她,一脸同情道:“止薇,我听人说,你是皇帝老爷的小妾,你因为得罪了一个叫淑妃的娘娘,才被撵出宫来的。现在皇帝老爷突然出宫,其实是在追你的。真的是这样吗?”
止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