魅影,一直延伸到了墙边。
斑驳、老旧的外墙,在瞬间就焕发出蓬勃的生机。
难得赚来的清净,忽然间又被打破。穿着红马甲的男子,领着一行人过来。
“这条小巷则是近来的网红打卡点,被我们称之为‘街头的历史文化’。”他指着墙边的一块牌子继续说。
冷斐涵微微瞥了一眼,只见那上面竖着写有几行大字:
江城
街头历史文化博物馆
仁济医院旧址
“1861年,英国伦敦会(公理宗)GriffithJohn(杨格非)来这里兴建礼拜堂,尔后又开设诊所和义塾为附近居民提供服务。”
向来都是她给别人讲解,鲜有听别人的。这会儿,开始尖起耳朵,仔细听着。
“仁济医院,原名‘英国伦敦教会医院’,于1883年正式更名为‘仁济医院’,以取‘仁爱济世’之意。之后,又在1895年进行了扩建,初步形成今日的规模。”
冷斐涵饶有兴致地,跟着他的思路走。
“各位可以留意一下,门口的这个牌匾,有人晓得它是什么字体吗?”不曾想,他竟突然开口发起问来。
“是隶书!”身旁的孩子答道。
“这位同学,一看就是经常练毛笔字的。”
他不遗余力地夸赞着。
“书法,是我们的国粹。2009年,在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会议上,中国的书法、篆刻等22个项目被入选为‘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
稍微顿了顿,又继续说道。
“隶书,是书法中较为庄重的一种字体,它写起来微微有些宽扁。我们常说‘蚕头燕尾’、‘一波三折’指的就是我们‘隶书’了!
大家请随我来——”
他用手,微微推开那扇铁门。众人,便随他一起入内。
一行人沿阶而上,冷斐涵带着几件大行李,便不再跟上去。
她仰着头,静静远望——
斜坡式的屋顶,被红瓦所覆盖。就在那屋顶的顶端,还立有几根相互对称的石柱。石柱,如同老旧的明信片,安逸地立在云霄之间。
头抬得久了,冷斐涵觉得有点酸疼,便缓缓地放了下来。
二楼,简化多立克式的廊柱倒显得干净利落,再没有多余的什么了。
两廊柱之间,刻有一副匾额。也是与门口相同的四个大字。
这个“仁”,看着似乎有点「魏碑」的遗风;而旁边那个“济”字,又多了点「唐楷」的味道——
“这里是哪儿,如果我以后迷路了怎么办?会不会就再也找不到家了呢?”
“我告诉你,这里的门牌是120号!很好记的,你只要记住‘救护车’就行了,因为救护车就是‘120’呀。这个120号的‘医院’到了,那就表示‘家’也快到了!”
这是哪里的声音,怎会回闪在她耳边?
冷斐涵很是纳闷。
“来,跟我回家——”
那男孩牵起她的手,而她竟也拖着行李就这么跟了过去。几件大行李在她手中,仿若毫无重量,显得微乎其微。
转巷入山,这路是曾经来过的,又好像不是。
“请问你找谁?”
她随着声音,不由地转过身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