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1中文网

81中文网>鹅是哪个朝代的诗人写的 > 第二百八十三章 雒阳的米(第2页)

第二百八十三章 雒阳的米(第2页)

错役制度下,与家人长期分别,又身处异地,还要面临强敌……偏偏没有肉眼可见的战争红利,所以雒阳周边的军队士气普遍低靡。

自己种粮自己吃,还要给其他来这里的友军吃。

为朝廷卖命打仗,可家人还要缴纳户调、田租。

曹军底层士气越发的低靡,来自官渡一役的士气增幅,已开始明显消退。

追随曹操进而统一天下,获取各种战争红利的梦想也是陆续破裂。

现在咬牙吃苦却得不到未来长远、可观的回报,所以曹军基层有一种躺平的趋势。

普通军士、士户本就没什么前途可言,生性懒散,这些人本就是抽一鞭子才干一鞭子的活,不能指望他们主动去做什么。

如高迁这样基层的寒门武人才是关键,他们的积极性、忍耐力都在消退。

高迁送几个什长下田后,又去找地头监工的两个卒伯。

曹军军制比较混乱,基层百人将级别,因为出身、隶属和性质不同,可以称之为百人将、督伯、都伯、百人督、屯将;下一级,也会有卒伯、队官的差异。

比如张辽麾下,基层就是屯将和队官;于禁麾下,就是督伯和卒伯。

基本卒伯就是士户的升官终点,别说什么校尉、将军,士户出身的士兵,连百人将都难。

当曹军内部考虑政治长远影响的时候,自然不会单纯的从军事角度来考虑怎么提升士户的作战积极性。

升通道被堵死,也没有针对士户的学校教育,所以士户即便立下功勋,受限于本人的文化,也做不好卒伯一级的工作。

除非在编为士户前就有学习基础,有自学能力……可这样的人,又会被屯田机构直接吸纳,留在地方担任屯田吏,是没有服役、远调、战阵厮杀机会的,走的是另一条仕途。

所以被征发,安置到各郡的士户,本身就缺乏文化和自学能力;军中生活艰苦,又不集中启蒙教授文化,眼睁睁看着升道路卡死,这些士户又怎么可能会为曹操卖命厮杀?

士户的抵触、敷衍情绪,自然会惹来更加严的军纪和追责制度。

别说士户,就连高迁也是有一天混一天,不敢奢侈的考虑什么长远发展计划。

只希望黑大司马的兵,不要偷袭伊水两岸的军屯据点,应该就近去打雒水两岸的军屯点。

至于未来,高迁真的没有想过。

作为河南尹麾下的一个小小屯将,麾下不到八十名屯田兵,他觉得自己不配拥有美好的未来。

而夏侯沿着伊水一路向南,抵达夜宿伊阙关。

伊阙关只有三百余人驻军,这些驻军也要自己耕种粮食。

简单休息后,夏侯渡过伊水来到西岸,引着属吏团队登龙门山,观望白起伊阙古战场遗迹。

夏侯独目远眺,思索回忆伊阙之战时韩魏联军的内部算计,越发感觉很适合眼前。

自己单独是无法抵挡甘宁的,不是甘宁这个人有多么的能打。

而是甘宁已经在陕津以东囤积了许多大船,这意味着关中的精锐部队随时可以乘船参战。

己方的大谷关、小平津关组成的西面防线毫无意义,可你又必须去守。

不守的话,甘宁轻易占据,有了前线据点,甘宁的部队就能骚扰雒阳西边平地、田野;关中又不缺骑兵。

所以放任不管的话,大概率甘宁会直接在伊水西岸、雒水南岸区域牧马。

不止是在野地牧马,会组织军队,带着马群,来一个个军屯点吃粮食!

想要完完整整的御敌于外,真不是现在河南尹能做成的。

最起码,需要一支精锐的水师部队;只有挡住关中的水师部队,才有余地去谈大谷关、小平津关防线的意义。

水师加关塞驻军、雒阳驻军,最少需要三万人!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