离着很远,我就看到了一尊巨大的雕像。
雕像的形象,是一个衣衫不整的母亲,无力地手托蒙难的孩子,仰天哭嚎,满脸痛苦。
一股难以言喻的悲痛感,扑面而来。
宁楠楠小声对我说。
“我知道这座雕像的名字,叫《家破人亡》。”
再往前走,还有一组名为《逃难》的群雕。
刻画的,是逃难的人群。
有无奈的知识分子临终前的挣扎。
丈夫拖着被恶魔强奸的妻子艰难前行。
有在恶魔飞机的轰炸声中,惊吓逃生的失去双亲的孤儿。
有13岁的少年背着被炸死的奶奶,亡命逃难。
有壮年的男子不离不弃地携着80岁的老母,逃离,逃离,逃离。
有被污辱的少女,决意投河以死抗争;
也有僧人在逃难路上,看到冤死的少年,为他抚平难以瞑目的双眼……
再往前,还有一座山。
一座被劈开的山。
山顶是直指苍穹的手,似在发出冤魂的呐喊。
另半边山是无辜百姓被屠杀的场面,被绳索捆绑着的百姓群情激愤,如波浪一样涌动,却被四周的刺刀围得严严实实……
山的两半,中间像是一个门。
逃难之门。
死亡之门。
屠杀之门!
风从门中吹过,我仿佛听到无数冤魂在恸哭。
这座山,名为《冤魂的呐喊》。
或许是大家都被三座雕像表达的悲痛所感染,长长的游客队伍,十分的安静。
也十分的压抑。
走到门前,有捐款送花的志愿者。
我让宁楠楠去拿两支花来,一白一黄,皆是祭奠用的肃穆之色。
和我们一起入馆的,是一对父女。
父亲牵着六七岁的女儿,语重心长的对她说。
“丫头,一会儿馆内不要喧哗,你要认认真真的看。”
“这是我们华夏人最惨痛,最沉重的历史。”
“你要牢牢记得。”
“历史,不容忘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