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1中文网

81中文网>抗清民族英雄 > 第217章 东进襄阳(第1页)

第217章 东进襄阳(第1页)

留给明军突围的“空窗期”很短,两天内明军必须翻过鲍家山,沿着歇马河一路向东进入襄阳境内,届时会有王五部下张天望率兵前来接应。

只有进入襄阳城,才能说这场明军付出重大伤亡的突围真正成功。

王五部明军其实并未能全面占领襄阳所属州县,仅占据了襄阳府城、樊城、宜城等地,约占襄阳府境四分之一面积,但由于清军主力皆在郧阳、兴山、房县等地,明军只要行动迅速,途中不会与清军遭遇。

就是有,也不过是县一级的“守备”兵马,这些守备汛兵有守城的心,绝无出城的胆。

因此只要明军不主动攻击城中这些守备清兵,东进之路可以说一条坦途。

深知时间宝贵的虎帅、袁帅同韩王、洪部院、潘监军短暂商量了一阵,傍晚时分残余明军会同随军妇孺便行东进。

襄阳城被收复的消息也是正式告知明军余部,不少上了年纪的顺军老人听说后难掩心中激动,放声嚎哭起来。

无它,只因襄阳对于老顺军有特殊意义。

因为二十一年前,李自成就是在襄阳正式建立大顺政权,改襄阳为襄京,招抚流亡贫苦农民,“给牛种,赈贫困,畜孽生,务农桑”,又“募民垦田,收其籽粒以饷军”,同时委派大量官吏治理地方,使得以襄阳为中心的荆襄地区很快成为大顺军稳固根据地,不仅为大顺政权提供了稳定赋税收入,还在大将白旺经营下练出一支多达七万人的重兵集团。

永昌元年李自成放弃西安进入河南又撤入荆襄时,虽一路极其狼狈,然其部仍有从西安、河南随之撤退的十三万顺军,加上白旺的七万荆襄兵马,顺军足二十万众。

而一路追击李自成的阿济格不过四万余人。

时军师宋献策认为当以荆襄根据地与追击而来的阿济格决战。

理由是顺军对荆襄四地统治极为牢固,百姓对大顺政权的支持也非其它地方可比,清军虽锐却属远道而来缺乏有效后勤补给,且人困马乏,而顺军在兵力上也占了绝对优势,故而凭借荆襄根据地与清军决战,顺军的赢面极大。

可惜李自成不知是被清军吓破了胆,还是一路放弃要地成了习惯,又或是真的战略选择错误,竟一意孤行非要捡“软柿子”捏,也就是放弃白旺苦心经营的荆襄根据地,带领二十万众水陆东进攻打南京城。

白旺据理力争,只言自古以来不论夺取还是保卫江南必先据守荆襄,如今大顺政权也就剩荆襄这一块根据地,一旦放弃二十万顺军就将与从前一样再次变成无后方支援的流寇式作战。

万一东进途中有所阻滞,届时前有明军围堵,后有清军追击,于大顺军而言就是灭顶之灾。

宋献策、牛金星等人也是苦苦相劝,奈何李自成听不进众人意见,一心认为左良玉根本不敢与其一战,江南的明军更是弱旅,大军一至南京者唾手可下,最终放弃在荆襄与清军决战带着二十万大军沿江东下,结果历史跟李自成开了一个玩笑,身经百战的闯王竟在东进途中被一帮地主团练所杀。

李自成死后,大顺军难得的文武全才白旺也被叛徒王体中杀害,可据此争夺天下的荆襄之地不费吹灰之力被清军夺去。

此后李过、高一功等人为夺回荆襄之地东山再起联合诸将共同发起荆州之役,结果几万顺军精锐却拿几千人据守的荆州城无可奈何。

从这以后,顺军余部只能龟缩在夔东山区艰难支撑,可以说是苟延残喘。

因此在得知荆襄之地陆续收复,顺军中的老人岂能不喜极而泣。

尤其襄京的收复,更让顺军老人心潮澎湃,难以自抑。

二十年前,襄京是大顺政权走向辉煌的开始!

二十年后,顺军的老人们未必不能再现当年闯王的辉煌

在虎帅的安排下,随军家眷陆续渡过落步河向着远处鲍家山挺进。

除了途中必须的粮食外,能不带的东西都不带,缴获的清军装备固然是宝贝,却也一样被无情抛弃。

轻装疾行,只为和时间赛跑。

只是与突围之初相比,东进的队伍却是足足少了一半还多。

白天这一场苦战,明军虽取得最终胜利,毙敌三千余,俘虏也多达两千余人,然自身伤亡也是巨大。

各方报上来的数据表明,明军各营如今合在一起仅余2600人,而突围之初明军有6000余人。

随军行动的妇孺也只剩8000多人。

除了少部分被清兵袭扰惊散和队伍走脱的,其他人或是被清军掳走,或是死于清军刀下。

因此王五在昏迷前向两位老帅提出的处决降兵建议,几乎得到了所有明军将士的赞同。

只是虎帅李来亨对杀降有些犹豫,因为两千多降兵要是编入明军当中,不仅是一等一的战力,也能迅速弥补明军的兵力不足。

过去顺军不管是同明军作战,还是同清军作战,将俘虏转换为自己人都是快速壮大的有效手段。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甚至可以说顺军的崛起本就离不开那帮投降的明军。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