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1中文网

81中文网>抗清三公 > 第169章 王屠夫的美名(第3页)

第169章 王屠夫的美名(第3页)

知县周武元大力以脑击地,竟致额头鲜血渗出,继而血流满面。

游击孙有德虽未以脑击地,却也视死如归,真就愿拿自己一条命换汉川城中数万百姓安危。

“百姓无辜,从前为难民,今为顺民,本将兴兵复明,意欲驱逐鞑虏、恢复中华,怎会为难百姓。”

王五扬手传令,“大军进城,不准杀人,不准抢劫,不准奸银,有违者,悬级城头。”

见状,周武元和孙有德不由松了口气,继而神情复杂看着眼前年轻人。

“你二人仍居本职,文官管好百姓,武官管好手下兵士即可,不必担忧。”

说到这,王五忽的一笑,“若这汉川从此归了大明,你二人便是大明官。若这汉川仍就叫鞑子占了,你二人便继续做那鞑子官。”

言罢,命人将周武元、孙有德带下,各自同明军交接。

待二人走后,不无感慨道:“未想屠城倒屠出民心来了。”

又想清军入关大肆屠城,结果硬是屠出个两百多年的江山来,更是忍不住摇头道:“或许害怕也是一种民心。”

都说得民心者得天下。

满清以事实证明这是个悖论。

当初王五率军初进武昌时,市井百姓无不对明军仇视万分,踊跃参军抗清者寥寥无几,显是“民心”都叫清军屠怕了。

今日屠的妙用反落在了明军头上。

汉川守军畏惧明军屠城开门投降,说时务者也好,说真为百姓考虑也好,都符合王五的利益。

毕竟他手下能战兵马数量有限,攻城牺牲过多实在心疼,也不利下一步“围点打援”。

汉川的不战而降影响到了周边地区,明军所经之处的乡镇也皆无抵抗。

但在向汉阳府城进军途中却发生了一些不太和谐的事。

高大节部下有人血洗了某镇一个大地主家,将人家府上三十多口人全部杀光,家中存银也尽被挖掘抢走。

事情当即报到王五这里。

高大节命人将参与抢劫的二十多名士兵绑了,一脸愧疚的把人押到王五这里请罪。

态度也很明确,要杀要剐,他高大节绝不会皱眉头。

“下不为例!”

未想王五并没有利用这件事杀鸡给猴看,只命将参与抢劫杀人的士兵各打二十大板。

原因在于,这些吴军官兵杀害的不是普通百姓,而是一个于地方盘根错杂、经营多年的大地主。

不说这家地主有恶无恶,对地方士大夫和地主阶级的清洗,本身就符合王五的利益。

某种程度上,城市的士大夫阶层影响力高于农村的地主阶级,但在动员能力这一块,农村的地主阶级反而胜过城市的士大夫阶层。

这就是皇权不下乡的特征。

你让城里的某位老爷动员人手反抗明军,他最多动员自个的家仆和亲朋好友,了不起百多号人。

但农村的地主们若要动员的话,则是整村整乡的动员。

少辄几百人,大辄几千人。

中国历代王朝,不管是乡勇还是团练,其主力都是扎根在农村的地主阶级。

以朴实农民组成的团练队伍,战斗力也是极强的。

王五既决定攻打汉阳城,那肯定是要彻底控制汉阳府,那么当地原有的统治阶级不存在是最好的。

在一张白纸上作画可比在一张已经画过的草纸上作画要简单的多。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