接着是以《氾胜之书》为代表的农学专著,刘备多次强调农为国之本的道理,所以要求作为国家最高学府的太学将农学定为必考科目,教育出来的国家精英决不能是四体不勤五谷不分的废物。
除了《氾胜之书》外,刘备还把凉州州学内使用的农学教材进行了汇编,编出一部东汉版本的《农务全书》,也指定为教材,要求在太学内施教。
农学和算学之外,还有天文地理学。
刘备将东汉时代的历法专著和地理专著从藏书馆的几角旮旯里找出来进行汇编,与凉州州学使用的教材进行综合,编纂出了《天文全书》和《地理全书》两本专业教材,用以在太学内施教。
如此,太学学生们除了要学习古文经典为代表的儒家学术之外,还要学习算学、农学、天文学和地理学,文化考试也有这五项内容,所有考试题目就从这五科内容中挑选。
除此之外,为了增强学子们的体魄,刘备还规定了体育课程,给体育课程设置分值不低的分数,也要进行期中和期末两次考试,用以增强学子们对体魄锻炼的重视。
每一次考核,都需要从文化和体魄两个方面进行考核,任何一个方面跛脚都不能顺利通过考核。
难度很大,但是能够通过这两方面考核的,都是具备一定基础能力的人,就算不是正儿八经的精英,也绝不是废料。
对于刘备在太学内的一系列改动,持怀疑和否定态度的人不少。
有不少古文学派的老学究认为那些东西在太学内公开传授并不合适,太学内只要传授儒家经典就够了,其他的东西他们自然会在之后的工作中学会。
而刘备则坚持自己的看法,要求在太学内追求学生们的全面发展,要让他们尽可能地掌握足够的学识。
他们不单单是古文学派的门徒,更是国家的储备官员。
刘备意识到了这部分古文学派成员的想法,他们和今文学派一样,只是希望太学成为他们传播思想教义、巩固古文学派执政基础的桥头堡,本身并不在意学子们在里面能学到什么。
他们对太学的看法是政治大于教育,政治才是最重要的,培养出古文学派的拥趸、清除今文学派的印记比什么都重要。
而刘备则是真的把太学当作学校来应对了,专注于教育,还增添了很多实用技能的教育,一定意义上削弱了太学的政治意义。
这是让古文学派的一部分人感到不满的地方。还有一点--
刘备是正儿八经的在传授统治知识给这些人,通过公开的太学的途径,而在过往,高官适用的统治知识只有各家各户的高足、弟子才能真正学到,一般连门生都学不到。
在规则中,一般门生只能学到做小吏的统治知识,最多学到县令级别,再往上,就没办法学到了,因为真正的【官员】名额,在整个东汉帝国,只有不到八千,剩下的十几万全都是小吏。
所以为了真正把持住高大上的官员名额的所有权,高官适用的统治知识只能局限在一小部分人内部流传,讲究一个传男不传女传内不传外,好东西,咱们要自己收着。
而刘备直接把这个范围扩充到了全体太学生。
乃至于他在凉州州学和司隶学府也都是这样搞的。
虽然他所传授的统治知识并没有真正涉及到高官适用的范围,但是尽管是一般的小吏、县令级别的统治知识,让学习的人一下子增加了那么多,难道是好事?
学会统治知识的人那么多,且不说有没有那么多职位能够提供,单说这群人成长起来之后,对各家各户的高足、弟子又会产生多大的冲击呢?
这是严重影响了大家的利益的事情啊。
但是刘备在这一点上无比强势,坚持自己的看法。
他一定要把太学变成正儿八经的最高学府,培养出一群又一群的优秀人才,而不是培养出一群傻乎乎的古文学派的拥趸。
“今文学派只顾着把持太学,然后养出了一群眼高手低的废物,使得太学彻底成为天下笑柄,更没有在斗争之中给今文学派起到一丝一毫的助力,反而成就了吾等。
现在吾等掌握权势,如果还和过去一样,学着今文学派的办事方法,那么用不了多久,就会出现同样的一群人,把吾等取而代之,让吾等死无葬身之地,这难道是诸位想要看到的吗?”
有的人死了,但没有完全死……
www。biqizw。com比奇中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