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彼等虽是夷人,可一代传下一代,早晚会成汉民。”
“故需建立相应制度,使隶民也有上升通道!”
“如此一代接着一代,我汉民便会越发多,夷人会越发少。”
“直到民族融合之后,自会有后人解决此事!”
他现在在干的事情,也就是后世有些公知所言的民族融合。
只不过相较五胡乱华的被融合,他选择主动融合!
但他个人精力有限,只能建立一套初步体系。
至于后续怎么完善,那就是继任者的问题了。
诸葛亮显然就是此道高手,这也是他准备给诸葛亮派发的任务。
用最快的速度,弄出一个奴隶管理办法,用来接纳他们从各地俘虏的夷人。
听着秦瑱之言,诸葛亮若有所思,缓缓点了点头。
接下来几天,秦瑱又带诸葛亮参观了各地工坊。
其中包括位于丹阳的水泥工坊,石城的钢铁工坊,吴郡南部的露天煤矿和造船厂。
几乎用最快的速度,让诸葛亮接受了这些新事物。
诸葛亮在认真思考之后,便算接过了秦瑱统筹工作。
得了诸葛亮的助力,秦瑱身上的压力顿时消减大半。
于是在建安四年十一月,秦瑱派遣时任水军都督的甘宁南下探寻夷洲的踪迹。
关于夷洲的称谓,实则最早就是源于三国时期。
事情本来是源于《秦皇本纪》,其上提到秦始皇派遣徐福入海求仙,徐福止于亶洲不还。
也许是因为迫切的想要增强国力,孙权便令卫温、诸葛直率领甲士万人航海寻找亶洲。
结果亶洲没找到,却找到夷洲,并且俘获了几千夷人返还。
这也就是历史上第一次记载夷洲的具体情况。
而秦瑱令甘宁南下,则比历史上整整早了三十年。
得益于新式指南针与秦瑱画的沿海地图参照。
在南下短短一个月之后,甘宁便找到了夷洲的具体位置。
刚一抵达位置,甘宁便亲率三千甲士登岸,从岛上俘获七千夷余人归还。
至建安五年正月,甘宁率军抵达了吴郡海港海市。
至正月十七,夷人被押送至吴县城内,是时城内百姓驻足而观,驱赶不绝。
吴郡士族见此,纷纷来到郡守府外意图购买。
秦瑱大手一挥就分出了三千余精壮夷人售卖。
一时所获超过三千万钱,狠狠的补贴了一笔江东财政。
至于剩余夷人,则是被秦瑱安排用来开矿、挖渠等体力活。
见到初期利益,略微犒赏兵马,秦瑱再度遣甘宁南下夷洲劫掠。
而这一次,水军几乎全部出动,秦瑱还以八折优惠的价格,租用了大量商用海船。
历时一个半月,当甘宁返航之时,船上多了整整两万夷人。
如此之多的奴隶,顿时让江东士族欣喜若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