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0%的人,在大学的前几个学年,都会产生一种错觉,就是大家都是上课吃饭打游戏。
在学校里都做着差不多的事情,觉得大家之间其实没什么差别。
哪怕是很多同学,认识到了季风、温暖这样极为逆天的存在,也没有什么太过于激进的交互,接触。
虽然也有温暖和季风都比较冷淡的缘故,但更多,还是同学们始终认为。
他们也有光明的未来。
会有光明的未来吗?
肯定会的,至少有一部分人是会的。
但也有很多人不会,他们会陷入找工作,就业,面对生活,乃至对人生与未来的压力之中。
大学的环境,会无形间弱化人与人之间的差距。
只要还没有毕业,只要我们还在同一间教室上课,就会给人一种我们是同一个阶层的错觉。
其实大家根本不是同一路人。
只是恰好在等同一个红灯。
到了大三末期,很多人已经可以感觉到人生的不同。
有的人逐渐开始对未来迷茫,有的人则是听从家里的安排,准备好工作。
有的人在马尔代夫,在夏威夷,在新西兰。
有的人在镇郊区不远处的电子厂,当暑假工,赚一点学费。
明显的差距,让同学们渐渐明白,人与人之间,从来都是不同的。
而这种不同,却带来了强烈的痛苦。
大学生是优秀的吗?
当然是优秀的。
可如此优秀的人,为什么还会有那么多的纠结和痛苦呢?
原因也很简单,学历,知识,给他们带来了与长辈们不同的认知,让他们比其他人更清晰的看到了这个世界。
身在他大城市的他们,比父辈更能理解和体会到这个世界的美好。
只是这份美好,并不属于他们。
他们清醒的认知,让他们产生一种无力感。
即使知道,也改变不了什么,解决不了任何事情,他们只能持续在这种自我认知,又无力改变的轮回里。
这种感觉,会随着毕业季的降临,而逐渐清晰,强烈,直至填充满自己的思绪。
为大四增添一些伤感,而这些伤感的源头,就是这些即将毕业的同学。
属于他们的学生时代,快要杀青了。
……
大四没有多少课,温暖待在自己的宿舍里,细数着日历。
“温暖,你从刚开始就一直在发呆,怎么了?”
听到舍友李云秀的声音,温暖这才回过神来:
“没什么,只是在想一些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