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秀才,你给咱们讲讲这文章讲的是啥呗?我怎么好像能听懂一些啊?”
“你也能听懂?原来不是只有我一个人这么觉着啊。”
“对啊,陈秀才,你给咱们解释解释,看看咱们有没有理解错了。”
“为怎么感觉这文章好像比以前听的那些好懂很多啊?报纸上还说这是启蒙用的文章,那是不是也能让俺们家的小子也学一学啊?”
“谁说不是呢,这文章咱们都能听懂个七七八八的,这要是让小子们来,陈秀才再稍微给他们讲一讲意思,那不也算是启蒙过了?”
“嘿,还是你们脑子转得快,我一开始就没有想到这一点,不过咱们也不能让人家陈秀才白读这么一场,我们也交束脩,陈秀才,你觉得怎么样?”
路边的茶摊这会儿热闹极了。
原本已经接近了回家做午饭的时间点,大家很少会在街边聚集着,今日却是迟迟不肯散去,都在问陈秀才愿不愿意用这篇文章给孩子们启蒙。
比起只能对《弟子规》的优秀有个模糊感知的百姓们,陈秀才这个正儿八经的读书人的感觉更为明显。
无论是诗词还是文章,都讲究一个韵律美,而弟子规三言一断句,可以说将朗朗上口做到了极致。
并且,这样简短的句式方便记忆,文章的用词也足够简单直白,对于刚刚开始学习认字的小孩子来说,《弟子规》的易读程度确实是要远超过当下常用的启蒙书籍《蒙书》。
更何况,这还算得上是经过了朝廷认证的启蒙读物,而这,是《蒙书》都没有拥有过的认可。
除此之外,《弟子规》的篇幅也不算长,比起《蒙书》那厚厚的一本,显然《弟子规》作为启蒙书籍,对于普通学子家庭的压力会更小一些。
毕竟一张报纸就能容下的启蒙书,和一本快要有半寸厚的启蒙书,二者的成本和售价,都不可能是同一个档次的。
不,不对。
《弟子规》仅仅只有那么一千来字是没错,但毕竟也是一,如果是当成书来售卖,需要的成本可不仅仅是几文钱。
而现在,刊登了《弟子规》全文的这份六月刊《大恒新闻报》,售价却仅仅只有两文钱一份。
这是什么概念?
这意味着稍有家底的人家,都能够通过购买报纸获得《弟子规》,哪怕只是最基础的启蒙,大恒也将会多出来无数的读书人。
两文钱能做什么?
如今一斗米都要二十文钱,一斤米还不到两文钱,而仅仅只是两文钱就能够读书,这对于有读书念想的百姓们来说将会是一个无比巨大的诱惑。
而这一点,陆执安知道吗?
他自然是知道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