而像百里奚、孙叔敖这样的人,本就声名于外,且自身才干甚佳。
这才能得到国君的赏识提拔。
但公孙瓒不是这样,公孙瓒的求贤令第一条便是不重门第、不问品行、唯才是举。
是才必用,不分大才小才,不问德行高低,不看门第贵贱。
这就是公孙瓒的胸襟!
这就是公孙瓒的气魄!
这也是荀彧、戏志才、赵云、典韦等一众文武钦佩公孙瓒的一大原因。
要知道在这东汉孝廉制的影响下,寒门和白身晋级无门,空有一身才干却无用武之地。
公孙瓒则是在这之中,硬生生的开了一个口子。
让那些晋身无路、投效无门的有才之人,能有机会施展自己的才干。
就算是最普通的铁匠、木工,在右北平也能有其的一席之地。
这。。。。。。就是公孙瓒的求贤令。
其次,便是公孙瓒一郡九县之学的体制,这更是前所未有的开创。
之前从未有人听说过,普通农家子弟都能入学,并授予官职。
但是在右北平,不一样了。
不管士农工商,不论贫富贵贱。
在右北平乃至辽西四县当中,都有公孙瓒所设置的县学存在,这也就意味着,只要家中有适龄子弟,都可送入县学之中学习。
也就有了升入郡学的机会。
若是这些普通人家的孩子,有些天赋,能够从郡学之中顺利结业,那么将直接被右北平郡守府授予相应的职位。
这简直就是从普通平民百姓到官吏阶层的飞跃。
这是普通百姓之前想都不敢想的事情。
对于普通农人来说,他们的想法很简单,那就是一辈子面朝黄土背朝天,怎么也想不到有一天会有机会成为官吏。
也就是直接从农的阶级跨越到了士的阶级。
这其中,要属坐在右席的秦五最有发言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