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少基层官吏得到补充,我郡守府的运转效率也更高了不少!”
“此外,主公之前提及的自筹建人才培养体制,也有了进展!”
“目前我右北平正围绕右北平五县以及辽西四县等区域,筹建一郡九县之学制,无论是识字蒙学之童子,还是初具才华之少年,都可入学!”
“县学是达到结业标准之后可升入郡学,而后郡学达到结业标准,便可根据在郡学之中的表现,授予相应的大小官职,各尽其用!”
“此一策,将来势必在我右北平大放异彩!”
随着这一话音落下,荀彧的发言赢得了在座一众文武的掌声,就连上首的公孙瓒也是不住的点头。
今后右北平与各路诸侯的战争中,拼的就是人才,就是底蕴。
如此一来,若是右北平在人才储备上占了劣势,那么也势必在与诸侯的争端中处于劣势。
就如同在历史上的魏蜀吴三国,相持到后期,便是吴蜀两国的人才匮乏,难以和魏相争。
另一方面,则是魏国的土地、资源、人口远胜于吴、蜀,这也是魏国能最终胜出的重要原因。
而现在,右北平双管齐下,一方面采取求贤之策,积极招揽天下大才。
另一方面,通过一郡九县的制度,将人才培养的机制传承下去,这样,在后续的人才储备比拼各方面,右北平与中原诸侯才不至于落入下风。
这是公孙瓒心中的想法。
而荀彧、戏志才、赵云、典韦等一众文武,对公孙瓒的求贤令以及那一郡九县的创举则是大为钦佩。
先说求贤令,像之前说的都是某某君主礼贤下士,发现大才。
百里奚举于市,孙叔敖举于海等,都是此例。
但毫无疑问的是,百里奚、孙叔敖等人在被君主提拔出彩之前,就已经有了不小的名声,只是中间曾跌落凡尘,处境困顿。
而后得遇明主,再次散发光芒。
如百里奚,其出身原是虞国大夫,本是贵族,而后晋献公假途伐虢,灭亡了虞国。
一时间,百里奚被生擒,沦为奴隶。
百里奚不甘于此,一路逃亡,颠沛流离,尝尽了人间苦楚。
而后一次机会,百里奚之名传于秦穆公之耳,用五张羊皮从市井之中换回了百里奚,并任命百里奚为秦国大夫。
这也是百里奚举于市的由来。
在进入秦国之后,百里奚开始主政秦国的国政,由于他先前虞国大夫的底蕴以及流亡之中的磨练,造就了非凡的百里奚。
在主政期间,百里奚‘谋无不当,举必有功’,着重实行‘重施于民’的国政,外图霸业,开地千里,并戎狄小国不下二十,最终称霸西戎,奠定了秦国的崛起之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