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峤:若依臣议,陛下可召集东宫属官宴会,当场命题,令太子宴罢之前答出,以试其才。若果能答出,则可仍为太子;若是不能,则以此为由,另立别子可也。
晋武帝:此计甚妙,即可行之。
于是传旨,设宴召集东宫属官,以使太子身边再无谋士;复命侍臣张泓将和峤所出试题传入东宫,令太子司马衷作答,并限宴罢必复,以试其才。
张泓领旨,将考题送入东宫,立等太子答卷。
太子妃贾南风接过封套,拆开观其试题,俱都关乎国计民生,知道太子必不懂如何作答。又见宫内再无谋士文官,于是干脆亲自捉笔代答,句句引经据典,字字文采飞扬。
不过片刻之时,贾南风文不加点,已经挥笔而就,递给张泓。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张泓看过答案,暗自赞叹,但却摇头说道:太子妃果然是门第家风,出手不凡。但下臣以为,陛下明明知道太子不甚读书,今答题却引经据典,定然识破是他人代答。太子妃不如按此文中意思,翻以白话,再上呈陛下御览,则必能过关。
贾南风:若非贤卿提醒,几乎弄巧成拙,误其大事。即请先生代为翻成白话,若何?
张泓:微臣遵命,乐意效劳。
于是立即动笔,将华丽辞章更换为俚词俗语,但其文理见识,却依原意。
贾南风看罢,大声称赞,便将司马衷唤过,命其抄写一遍,再请张泓持之,回报武帝。
张泓回到前殿,见皇帝宴会尚未进行过半。于是上前行礼,呈上太子答条。武帝览其所答大喜,将答卷递给太子少傅卫瓘:贤卿请看,太子见识过人,岂是愚昧之人耶!
卫瓘接过,粗览一遍,便知必非太子所答,于是笑而不言。
武帝命将答卷传示和峤等上疏诸臣,众人俱都目瞪口呆,再无异言。
镜头转换,太子东宫。
贾南风善妒而且诡诈,太子司马衷惧之,若宠幸其他妃嫔,亦是偷偷摸摸。但贾南风在宫中遍布耳目,若一旦闻说哪个妃嫔有孕,则必唤至,亲执铁戟敲击其腹,令胎儿流产。
因下手没有轻重,至有妃嫔被笞死者,惨叫声闻于东宫之外。
有内侍夜闻东宫惨叫,打听确实,不敢隐瞒,报与武帝。
司马炎大惊,亲唤太子来问,方知竟有敲胎杀妃恶事,于是大怒,欲废太子妃。后宫充华赵粲、皇后杨芷及大臣杨珧闻知,皆为贾南风求情。
皇后杨芷善言谏道:太傅贾充有大功勋于社稷,家人便是有过,犹当数世宽宥。贾妃是其亲女,且正在年少,正复妒忌之间,不足以一眚掩其大德。
晋武帝:杀我子孙,毁我苗裔,岂是小过!
贾充门生荀勖等人闻说皇后求情不准,更是四处奔走,互相串联,与朝中重臣联名力保太子妃。武帝见众卿皆为太子妃美言,只得作罢,后因病危而逝,于是贾南风终不得废。
杨皇后见贾氏逃过一劫,甚为高兴,于是便将贾南风唤至,回以训诫,不得再犯。
贾南风对杨后力保自己之事毫不知情,反因杨后劝诫为恨。
此时既诛杨骏,因思独揽三宫,更欲废掉太后杨芷,故令一班亲信大臣,群起弹劾。
闪回结束。晋惠帝司马衷见众臣奏议太后之罪,不敢违背众议,只得下诏,使后军将军荀悝将杨芷送往永宁宫,使其远离朝堂,不得参政。
又恐太后深宫独居孤单,诏令特赦杨骏之妻高都君庞氏不死,准与其女杨芷同居。
贾南风闻报大怒,不肯干休,复又唆使大臣联名上奏。其表略云:
故太傅杨骏之叛,皇太后明知其事而不报,且暗地施展奸谋,企图颠覆社稷。箭射帛书,邀集将士,便是铁证。其父女同恶相济,自绝于天,岂可母仪天下哉?昔鲁庄公与母文姜绝亲,《春秋》所许,意在人君应顺承祖宗大业,示天下以至公无私耳。今陛下虽有母子亲情难遏,不欲治罪,惟臣下不能从命。请陛下召集王公朝议,以决是非。
一时奏章如同雪片云集,众议汹汹,皆是一般口吻。
司马衷览奏不悦,下诏道:事关重大,需查清再议。
贾南风见此,又唆使有司上奏:杨骏借外戚资历,居冢宰重任。陛下居丧期间,因委以大权,以致图谋篡逆,安插党羽于朝。皇太后与杨骏唇齿相依,协同叛逆,此不赦之罪也。及阴谋暴露,杨骏复又抗拒诏命,拥兵恃众,使宫府血刃,酿成大乱。而太后又射帛书邀集将士,奖励凶党,上负于祖宗之灵,下使亿万百姓绝望。昔文姜谋乱,《春秋》斥之;吕雉族叛,宗庙降位,皆史鉴不远。故依前例,应废太后为峻阳庶人,惟乞俯允。
惠帝览奏,知是皇后贾南风唆使,不敢明斥其非,只得公议于公卿大臣。
中书监张华上表,为太后脱罪:太后侍奉先帝,未有失德之处。今与所亲结党是实,臣以为应按汉成帝赵皇后旧例,降称武帝皇后,安置离宫,以保天子亲眷之恩始终。
惠帝闻奏大喜,便欲照准。
贾南风大急,乃亲出帘外,与惠帝并肩,以目示意阶下各宗室诸王,大使眼色。
尚书令、下邳王司马晃见到贾后眼色,当下越班而出,奏道:张公之论,臣以为不妥。皇太后与杨骏阴谋危害社稷,便不能奉承宗庙,与先帝相配。应贬皇太后为民,废黜尊号,使移居金墉城,上可匡正社稷,下可孚万民之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