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文社是国家级出版社,每年出版的图书多达数百种,但能达到这个征订量的,屈指可数。
《赖子的夏天》首印10万册,燕京是首都,图书销量一向稳居全国首位,10万册中的十分之一图书都摆在了燕京市内大大小小的书店之中。
眼下距离上市发售刚刚一周,这一万册即便是没售罄,估计也卖的差不多了,要不然发行所那边怎么可能沟通加印的事。
陈志和问:“我听说你手上在审林朝阳的另一部?”
“对。《父母爱情》,他用另一个笔名写的。”
“那出版用哪个笔名?”
“这个……没细聊过,应该还是用发表时的笔名吧。”
“欸,不行不行。得用‘许灵均’这个笔名,他这个笔名有号召力。
都出了好几本了,本本卖得好。他用那个笔名,有几个读者知道这是他的啊?
平白损失了一大批潜在读者,影响销量。”
李曙光说道:“这事啊,你得跟卫老太太商量。”
“我一个发行的,跟她说图书出版的事,那不是找挨骂吗?你去说。”
李曙光这才明白,笑问道:“敢情伱是为这事来的?”
陈志和笑而不语。
“行,那回头我跟她说一声,这事还得跟作者沟通。”
陈志和走后,李曙光来到卫君怡办公室,跟她说了一下陈志和的提议。
卫君怡只说了一句“以作者的意见为主”,她这么说事情就简单了,李曙光只需要找林朝阳这个作者确认一下就可以了。
正打算离开,李曙光的目光突然注意到了卫君怡办公桌右上角摞着的书稿,最上面那份书稿的名字引起了他的注意。
“这就是朝阳新写的那部吧?”
“嗯。”
卫君怡的眼神落在那份稿件上,满是欣赏。
“前两天《当代》那边闹的沸沸扬扬,就是因为这部吧?”
卫君怡抬起头,静静的看着他,那眼神在说:有话就说,有屁就放。
李曙光立刻会意,“稿子您要是审完了,借我看看呗?”
“还得还给《当代》那边呢。”
“我去还,您先借我看看,回头我给他们送过去。”
“那你记着早点还给人家。”
“您放心吧。”
李曙光拿着稿子高高兴兴的离开了卫君怡办公室。
等他回了当代文学编辑室,有同事看见他手上的稿子,问道:“老李,又有新稿子啊?”
“没有,借过来的。”
“借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