之所以先零羌突然直棱起来敢去曹魏的地盘上打秋风,是因为羌人知道魏军打了败仗,蜀汉占据了关中,现在曹魏的局势很不好,也就仅此而已了。
羌人首领一开始的算盘是,卡住了北地郡到上郡的路,万一有逃跑经过的魏军,抓起来,无论是带回自己部落当奴隶,还是送到蜀汉那边都合适,毕竟人是三国各方势力都需要的人口,尤其是这种青壮。
一般情况下,打仗时真正死在战场上的士兵其实并不多。打仗可不是简单的打架斗殴,而是需要策略和战术的。
除了遭遇战等特殊情况外,通常双方军队都会将精锐的士兵摆在前列形成军阵,然后将其他防御力较差的步卒,或者是远程的弓手放在后面,形成近、中、远不同层次的有效杀伤。
在有军阵的保护下,战斗并不是像影视剧中那样混乱无序,在实际战争中,作战都有着一定的套路和方法。
只要军阵不散,士兵们就能在前方精锐的带领下稳步推进,并有效地收割敌人的生命。两军对战也是比谁能率先突破对方的防御,然后攻击后方薄弱地带。面对强大的敌人,如果军阵不乱,那么对方将毫无办法。
然而,一旦己方的军阵被突破,那么等待着士兵们的结局将会是被敌人冲上前来收割他们的性命。如果运气好一些,或许还能成为四处逃窜的溃兵,逃脱败局。
因此,才有了“兵败如山倒”这样的说法。
在古代社会,除了少部分精锐部队或私人部曲属于职业军人外,大多数士兵实际上只是临时招募的戍卒。他们平日里拿着锄头种地,战时则拿起兵器上阵杀敌。
这种士兵的本质决定了他们在战场上首先考虑的是保住自己的性命,而不是去追求所谓的战功、荣华富贵。
只有活下来,才能谈得上其他。
所以,那些死战不退的精锐消亡,或者是军阵被破,就会产生不少的逃兵或者是溃兵,这是很正常的现象,没有人会看到己方败了,还傻呵呵的等着对面来人冲过来进攻,所以战后能够收拢溃兵,或者是能够抓敌方俘虏,就是一个将领必会的项目。
先零羌想着,就算是不能够冲进曹魏地盘劫掠粮食跟资源,劫掠点青壮人口也行,抓点奴隶回部落也是好的。
后来想想,一个一个抓太麻烦了,况且这群人毕竟是曹魏的士兵,不是什么老弱病残,要是逃命,羌人去抓还容易产生损失,不如先把关口占领了,打包卖给蜀汉,他们能抓多抓少无所谓,羌人就挣一锤子买卖。
所以开的条件,简直不要太美丽,这仨瓜俩枣的,叶伦还是给得起。
羌人的首领想着,这个条件就差不多了,再说了,抓能抓多少?
难不成魏军傻啊,不从离得近的潼关直接撤退,往北绕远跑?
误打误撞,阴差阳错,让叶伦捡了个大便宜。
叶伦嘴上说着,这件事还需要跟诸位大臣们再商议一下,就将先零羌的使者安排下了殿。
实际上先零羌要的那些东西,叶伦分分钟就能拿出来,甚至一点都不会心疼那些锅碗瓢盆、瓶瓶罐罐,因为这个价格属实太便宜了。
但是叶伦要是今天痛快答应了,就会让先零羌那群人看出来雄口关的重要性,等他们回过味来,价格就不会像今天这么亲民了。
所以叶伦要跟诸位大臣们再演一下,表面上装作雄口关可有可无,蜀汉没必要跟先零羌做这份生意,然后再有其他大臣跳出来,细数先零羌跟我大汉有何交好的历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