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1中文网

81中文网>春秋左传注疏 > 第18章 慎大览2(第1页)

第18章 慎大览2(第1页)

下贤【正文】

三曰:

有道之士,固骄人主①;人主之不肖者,亦骄有道之士。曰以相骄,奚时相得②?若儒墨之议与齐荆之服矣③。

贤主则不然。士虽骄之,而己愈礼之,士安得不归之?士所归,天下从之,帝④。帝也者,天下之适也⑤;王也者,天下之往也。得道之人,贵为天子而不骄倨⑥,富有天下而不骋夸⑦,卑为布衣而不瘁摄⑧,贫无衣食而不忧慑⑨。恳乎其诚自有也⑩,觉乎其不疑有以也,桀乎其必不渝移也,循乎其与阴阳化也,匆匆乎其心之坚故也,空空乎其不为巧故也,迷乎其志气之远也,昏乎其深而不测也,确乎其节之不庳也,就就乎其不肯自是也,鹄乎其羞用智虑也,假乎其轻俗诽誉也。以天为法,以德为行,以道为宗,与物变化而无所终穷,精充天地而不竭,神覆宇宙而无望。莫知其始,莫知其终,莫知其门,莫知其端,莫知其源。其大无外,其小无内。此之渭至贵。士有若此者,五帝弗得而友,三王弗得而师,去其帝王之色,则近可得之矣。

尧不以帝见善绻,北面而问焉。尧,天子也;善绻,布衣也。何故礼之若此其甚也?善绻,得道之士也。得道之人,不可骄也。尧论其德行达智而弗若,故北面而问焉。此之谓至公。非至公其孰能礼贤?

周公旦,文王之子也,武王之弟也,成王之叔父也。所朝于穷巷之中,瓮牖之下者七十人,文王造之而未遂,武王遂之而未成,周公旦抱少主而成之,故曰成王不唯以身下士邪?

齐桓公见小臣稷,一日三至弗得见。从者曰:“万乘之主,见布衣之士,一日三至而弗得见,亦可以止矣。”桓公曰:“不然。士骜禄爵者,固轻其主,其主骜霸王者,亦轻其士。纵夫子骜禄爵,吾庸敢骜霸王乎?”遂见之,不可止。世多举桓公之内行,内行虽不修,霸亦可矣。诚行之此论,而内行修,王犹少。

子产相郑,往见壶丘子林,与其弟子坐必以年,是倚其相于门也。夫相万乘之国而能遗之,谋志论行而以心与人相索,其唯子产乎!故相郑十八年,刑三人,杀二人。桃李之垂于行者,莫之援也;锥刀之遗于道者,莫之举也。

魏文侯见段干木,立倦而不敢息。反见翟黄,踞于堂而与之言。翟黄不说,文侯曰:“段干木官之则不肯,禄之则不受;今女欲官则相位,欲禄则上卿。既受吾实,又责吾礼,无乃难乎!”故贤主之畜人也,不肯受实者其礼之。礼士莫高乎节欲,欲节则令行矣。文侯可谓好礼士矣。好礼士,故南胜荆于连堤,东胜齐于长城,虏齐侯,献诸天子,天子赏文侯以上闻。【解说】

本篇旨在论述君主应该礼贤下士。

文章歌颂了得道之人的高尚情操,赞美他们不把贫贱富贵放在心上,“以天为法,以德为行,以道为宗,与物变化而无所终穷。”对于这种“精充天地而不竭”、“神覆宇宙而无望”的贤士,君主应该如何以礼相待?文章列举了尧北面而问善绻、周公抱少主朝见贫困之士、齐桓公多次往见小臣稷、郑子产倚相于门师事壶丘子林、魏文侯见段干木“立倦而不敢息”等事例,说明礼贤的关键在“至公”,礼贤首先要“去其帝王之色”。

本篇“下贤”的思想源于儒家,而关于“得道之人”以及“道”的论述,显然是受了道家的影响。【注释】

①骄:傲视。

②相得:指相投。

③儒黑之议:指儒墨互相非议。齐荆之服:指齐楚互相不服。

④“帝”上当有脱文。

⑤适:往。

⑥倨:傲慢。

⑦骋:放任,放纵。夸:自大,炫耀。

⑧瘁摄:失意屈辱,这里是感到失意屈辱的意思。

⑨慑:恐惧。

⑩自有:指有道。

有以:有原因。

桀:突突。渝:改变。

循:顺。

匆匆(g):明确的样子。

空空:诚实的样子。巧故:诈伪之事。

迷:通“弥”(依俞樾说)。远。

昏:这里是幽深的意思。

确:刚强。庳(bēi):低下。

就就(yóu):犹豫的样子,这里指行事谨慎。

鹊:通“浩”。大。

假:通“遐”。远。

行(xíng):品行。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