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士奇毫不客气的否定了朱允熥的话。
他可不是因为淡泊名利,他只是不想给朱老板当官儿而已。
“学会文武艺,卖与帝王家。
咱们读书人,自然是要好好学习,然后报效朝廷。”
嗯,我信你个鬼!
如果老子没记错的话,你今年都快三十了吧?!
朱允熥之所以吧他的年龄记得非常清楚,主要还是因为瓦拉留学生,三杨辅政,多出名啊。
所有关心历史的人都知道三杨,而唯独这位老兄没考去功名。
而他是大明建国前出生的。
这一点儿,非常好记。今年都洪武二十六年了。
所以,他今年少说也有二十七岁了。
“既然杨兄有如此报负,黄某不才,家父刚好能跟朝廷的人说上点话,不如推荐杨兄去做官啊。”
杨士奇似乎是愣了一下,哪有人刚见面就这么自来熟的?!
朱允熥----错,只是你跟我不熟而已。
我对你哪天死都一清二楚。
“这个,太冒昧了,杨某目前还。。。。。“
“杨兄不要急着拒绝,据黄某听说,朝廷现在正是用人之际,只因皇太孙要大刀阔斧的进行改革。
需要方方面面的人才,只要你有才能,一定会得到重用的。
且朝廷已经提高了官员们的薪俸,现在大明也官员,可是比之前陛下执政时省心了不少。“
这话还真是说到了他的心坎里。
要知道他此次进京,也是因为在府里看到了朝廷张贴的榜文,号召痛火器制作的匠人进京,还发给农民一种新型农作物种子。
种种迹象表明,朝廷出现了一个有魄力的君主。
这让他有点儿心动。
而且,这位皇太孙一上来,可是没少干实事儿----
涨俸禄,成立军机处挽救淮西功臣,派人赈灾,
最耀眼的就是他要大力发展火器,大力发展火器干什么,所有人都心知肚明。
大明现在的火器水平本就不低,这么大规模的招收工匠,除了加强国防之外,绝对还会有别的意图。
所以,他们这些读书人最能捕捉朝廷的风向。
一朝天子一朝臣,若是能在太孙执政之初就入了他的法眼,那自己可就实现了自己最大的人生抱负。
而昨天,他又看到了应天府大街上张贴出了心的告示,朝廷已经取消了户籍限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