并非是所有博登人都愿意忍受教廷的统治。
当威廉打出推翻教廷的旗帜时,一些被俘获的士兵主动加入了威廉的部队,为威廉这位异国的首相作战。
他们觉得比起这位愿意善待战俘的将军,自己国家的高层都是一群蠢货,是招致他们不幸的元凶。
他们想借助外国的力量改变博登人的现状。
虽然目前数量不多,但随着他们的征战,未来必定会成为艾芬多的一大助力。
因为他们富有热情,甚至不逊色于艾芬多人。
他们要展现自己的忠诚,并且他们有一个借口可以说服自己,那就是他们是在为祖国的未来行动。
他们在力所能及的范围内改变着祖国的未来。
威廉也确实可以改变他们的未来,他来了,至少可以帮他们摆脱教庭的束缚。
但是他们的忠诚取决于威廉的行动,一旦威廉做出了与他言行不符或是屠戮百姓的行为,必将也会遭到他们的背弃。
在他们的帮助下,沿途的小村镇几乎没有做出多么激烈的抵抗,甚至还有一个城镇主动投降,为威廉的军队提供了部分的补给。
很快,他们就到了王城十公里前的地方。
这时,后勤部队发生了些许的骚动。
就如同有人寄希望于威廉,有的人则极端排外,认为威廉只是会让他们的帝国陷入深渊的恶魔。
博登人的事情,即便再差,也应该由博登人自己处理。
这些人试图烧掉威廉的补给,让他们的进攻无功而返,为博登军队的集结争取可贵的时间。
然而后勤是由理查德亲自管理,这位一直在威廉身边汲取经验的副官,敏锐地察觉到了后勤部队的不安因素,当机立断,把这些试图串联的头领逮出来斩立决。
由于威廉事先说过,军队应以军纪优先,所以即便有博登人被杀,博登降兵只是沉默以对。
毕竟是他们先闹事的。
在理查德恰到好处的清洗下,军队的纯洁性被提高,心怀不轨的人也被这雷厉风行的手段镇住,不敢造次。
他们的所作所为也被有心人宣传了出去。
随着威廉的靠近,城中跟艾芬多利益相关的人士开始大肆活动,四处宣传“开城门,迎威廉,威廉来了不纳粮”。
尤其是他们拉来了那些曾被威廉俘虏,后来被威廉主动放走的农兵,帮威廉进行了及其夸大的宣传。
他们不仅诉说威廉做过的事情,还给威廉打起了各种的补丁。
有说他是征服王的后裔的,也有说他是上神的使徒,代行人间,破除教廷暴政的。
更有甚者说他是上神的儿子,是人间的神明。
经过他们的宣传,不少本来保持中立的市民选择加入了他们。
尤其是几经他们的暴行后,他们愈发觉得威廉才能给他们带来正确的答案。
舆论的风吹向了艾芬多。
城里的亲艾芬多派试图组织民兵想要抢下城门,却没想到伯爵居然派人主动跟他们沟通。
他们想让城内的亲艾芬多派们迎接威廉进城。
他们愿意投降了。
这是亲艾芬多派的一次伟大胜利。
他们在博登领高呼着威廉的姓名,大肆传颂着连威廉本人都不知道的功绩。
很快,在他们的期待下,威廉的军队来到了城门前。
他们派人送出书信,敞开了大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