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王陈平安的学问也在其中。
不过,有了一个新的名字,叫做工学。
孔颖达虽然对于这个工学更为好奇,却也没有直接表现出来。
只不过是不动声色地瞄了一眼,顺势就拿起了国学的教本,拿在手中的感觉比较厚。
翻开一看,有一个目录。
这种目录也是赵王陈平安提出来的,在编订小说的时候,就有过。
第一回、第二回、第三回……分别在那一页。
读书人想要看那一回,直接翻开就行了。
其实,这个页数在大唐字典上面就有了,也是让很多读书人感觉眼前一亮。
是有一些学问的。
后来,小说出来之后,又是让人眼前一亮。
故此,现在的孔颖达已经习惯了这种目录,而且,这一次的国学教本。
从目录上看,就能够看到很多东西。
孔子篇、荀子篇、老子篇、韩非子等,竟然都有,不仅如此,还有一些属于《春秋》之中的文赋。
这是相当于是从四书五经之中提取出来的内容,又编撰成为了这种分门别类,形成的教本。
李承乾介绍道:“按照赵王的建言,这不过是八岁孩童一年的教本,也就是一年的时间,要学会这里面的字,还要学会这里面的道理。”
“等到了第二年,也就是他们九岁的时候,还会有新的国学内容。”
“随着学子们的年龄增长,这里面的内容也会更加的深奥一些。”
“不单单是国学的教本是这样,包括算经、农学等,其内容也都是层层递进。”
“也就是所学内容一年比一年高升。”
“如此一来,大唐的学子们就能够懂得更多的知识,成为真正的博学强识之人。”
“这才是为国育才!”
孔颖达知道,有了这个国学的教本之后,就可以堵住很多的所谓的名儒。
官学也不是佛门,也不是道门,更不是什么墨家之学。
朝廷若是真的这么做了。
不仅仅是他们那些名儒不满意,会反抗,就是天下学子们也会一样要反抗吧?
他们要的可不是那样的单一的官学。
这才是他们想要的官学!
也只有这般才能算得上是官学!
孔颖达看了看算经,又看了看其他的农学、工学等。
“殿下。”
“八岁孩童,大部分可能还在识字阶段,就要让他们学这么多吗?”
孔颖达没有反对,只是稍微提了一些自己的疑问。
李承乾回道:“一年的时间,学习这么多,并没有太多。”
“新入学的学子们呢,先从识字开始,从国学开始,再以算经的一加一等于多少,这般基础的算学开始学起。”
“等到了识字的多了,就开始加入历史、地理,最后再加农学和工学。”
“你可以看看农学和工学,并没有多难。”
孔颖达这才拿起了农学。
上面很多都是图画,画的都是现在的农物,比如稻米、小麦、粟、栗、黄豆、土豆、玉米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