之前的遗诏中,父皇哪怕是在仓促之中崩殂,都是选中了汉王当继位人,就可见父皇对于世家派系的忌惮。
而在托孤方面,父皇选中了三个托孤重臣,一个是自己的舅父长孙明,一个是晋王的外祖父吴英,另外一个是内相曹贤。
托孤长孙明,是不得已而为之。
因为长孙明是象征着世家一脉的人,父皇驾崩,担心后继人压不住,只能进行安抚,而且长孙明有了托孤的名义,有些事情也不能做得太过火了。
做得过分了,那是要得到一世骂名的事情。
当然,父皇也不会坐视长孙明成了托孤大臣后一家独大,重要的山阳公吴英,其代表的勋贵集团是局限长孙明做大的宝剑。
军功派系的这些武夫们,关键时刻还是能站出来限制权臣一家做大的,而且正英帝极为信任山阳公吴英的忠诚。
事实证明,山阳公吴英并没有辜负正英帝的托孤,在宁王统一天下的推演模拟中,在天下大乱之时,是山阳公吴英帮助秦王压制住了长孙明。
只是,山阳公吴英犯了一个所有人都会犯的错误。
他死了。
每次推演模拟中,他死的都比长孙明早。
这就很尴尬了。
长孙明不仅把自己的父皇熬死了,还把自己的政敌山阳公吴英一起熬死了。
活到最后,他的发挥空间不就无限放大了吗?
不过父皇还有一点是预判出现了失误,那就是没有能料到长孙明的手能伸那么长,连宦官集团的曹贤都能勾结。
导致遗诏被篡改,立了她秦王为帝。
这一点,秦王已经提前解决掉了问题,把曹贤清理出局了。
而当这些事情的迷雾,被秦王越看越清楚的时候,以她的见识和判断,已经意识到,在和平时期,她距离这个皇位只会越来越远。
哪怕秦王她自己知道,她是一个皇权派,而不是靠拢长孙家的世家派,可自己的父皇又怎么能笃定这一点呢?
父皇是不可能把江山留给一个可能会出现问题的人。
当这些问题剖析出来,秦王看得越明白,就越清楚,她想要上位,也得需要天下大乱的这个前置条件,才能成功反杀所有人。
要么,就是与虎谋皮,坐享其成,等着父皇驾崩,一边利用长孙明立他为帝的机会,一边想办法削去长孙明的羽翼,斗倒权臣。
但是。
秦王没这个大病啊。
几次推演模拟下来,秦王在天下大乱之中,见过太多太多的惨状了。
战争从来不是一件好事。
何况,天下大乱,是野心家滋生的时候,她带头造反,赢得了天下,那还好说。
万一重振天下的人,不是她们苏家的人,而是换成了别家的人,她们苏氏宗亲,还能有活路吗?
坐视父皇驾崩,与虎谋皮更不是一件好事,成则成,败了,她进祖祠都得跪着进去,这已经不是孝顺不孝顺那么简单的问题了。
在不知道的情况下,不得以为之,这都不是什么大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