陆成安很快就意识到正英帝抬他上来的原因了。
不得不说,《万民疏》是一个很涨声望的事件,给自己往上面猛抬了一波地位与民间清望。
但是《万民疏》只不过是让正英帝注意到他。
在能力上,陆成安还没有体现出来。
换句话说,陆成安还没有体现出自己的价值来,价值不够,像正英帝这样有头脑的皇帝,很有可能不会重用他,而是把他架着,当成吉祥物来用。
让陆成安当一个‘清官’的人物形象,来安抚各地百姓的民心。
这次朝会,对于陆成安而言就很重要,重要到这次模拟推演中,他能不能脱颖而出。
这时候,陆成安就必须揣摩正英帝的心意。
正英帝是要把这件事情大事化小小事化了,是那种高高举起,轻轻放下的威慑,还是正儿八经地给群臣一些颜色瞧瞧。
但毋庸置疑的一点是陆成安成了正英帝手上的一把刀,一把磨刀霍霍向朝臣的宝刀。
他的效果好坏,很有可能会影响到正英帝的心思。
不过。
陆成安沉吟片刻。
已经意识到了一个问题。
他成了大晟朝主要利益得主——世家文臣派系集团的敌人。
可能说起来有些不可思议,但现在的情况确实如此,因为陆成安的《万民疏》揭露了这个派系的群臣们极力想要隐瞒的事情。
毕竟大晟朝的俸禄也不算很高,这些群臣,家里都是有族群的,朝中有人做官儿,多多少少会在家乡弄些小动作。
胆子大的,贪的就敢多一些,胆子小的,就贪的小一点。
全看能耐,反正一群屁民没什么能量,想要压住是很轻松的事情。
陆成安揭露了这些事情,不就是把他们这些文臣的底裤都翻出来了,那多不好意思啊。
自己做的龌龊事,自己知道就好。
给皇帝看到了,给百姓看到了,他们不要脸吗?
于是,陆成安这样的事情,等同于断人财路,不把这些文臣们逼急了,才是一桩怪事。
所以从《万民疏》进谏开始,陆成安就不可能成为世家派系文臣阶级的一员,他只能靠向皇权派系。
这就意味着,陆成安不去狠狠地嘴臭,攻击这帮集体。
他就得等‘死’了。
这就是为什么陆成安进谏《万民疏》,正英帝立刻要死保他,还要重用他的原因,因为陆成安天然成了一把可以砍向群臣的大宝剑。
有了民意加身,表面上还是文臣集团的人,陆成安出言杀人,百姓苍生还不会怪罪皇帝嗜杀,反而还会认为陆成安做得好。
这是借刀杀人。
陆成安得了名得了权,正英帝借着陆成安铲除了一些不稳定的因素。
毕竟大晟朝到了正英帝这一代,应该是在王朝中末端,正英帝若是一个真正有能力的皇帝,不难看出来大晟朝此时面对的压力到底有多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