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1中文网

81中文网>朱棣才能 > 第34章 朱高煦的愤怒徐长卿回怼(第1页)

第34章 朱高煦的愤怒徐长卿回怼(第1页)

姚广孝看着徐长卿,随即思考了片刻。他缓缓道:“长卿,既然你作为皇太孙的老师,那就不可避免的卷进纷争当中。”

“按照我的想法,你不想卷入纷争,那就只能你自已前去汉王府,和汉王解释清楚了。”

姚广孝的话语,让徐长卿点了点头,他明白要姚广孝是为了自已好,“我明白了,师傅。”

次日清晨,他吩咐下人呈上一份拜访的名帖。

在汉王府的深处,当守门人将那份名帖递进来时,朱高煦展开徐长卿的拜访通知,顿时怒火中烧,如同被点燃的干柴,熊熊燃烧。

他内心翻腾着不满的波澜,觉得徐长卿此举分明是在挑衅他的尊严。回忆起之前,自已诚意相邀,却遭到对方婉拒,而今对方却主动敲响王府大门,这变化让朱高煦感到费解又恼怒。

“这小子,难道是特意跑来戏耍我一番不成?”

在一旁的汉王妃见状,连忙上前劝说,语气中带着几分温和与睿智:“殿下,或许徐长卿亲自登门,是为了解释前嫌而来。见面听听,说不定并无恶意。”

“再者,他可是老王爷跟前的红人,你若因小事与他结怨,恐会引起老王爷的不悦,多一事不如少一事啊。”

汉王妃的这番话,让朱高煦的表情微妙地扭曲了一下,仿佛吃了一颗酸涩的梅子。

“我知道了,让他进来吧。”他淡淡地吩咐,眼神轻轻扫过守门人,后者立刻心领神会,匆匆退出门外。

漫长的等待过后,徐长卿的身影终于出现在了汉王府的厅堂之中。他步伐稳健,向着朱高煦深深一揖,口吻庄重:“文渊阁大学士徐长卿,特来拜谒汉王殿下。”

朱高煦面色阴沉,语气中满是质问的锋芒:“你究竟为何而来?先前拒绝我的邀请,如今又主动来访,莫非是专程来看我笑话?”

徐长卿轻轻摇头,面容镇定,言语不惊:“殿下,您应当感激我的拒绝,正是那次拒绝,才避免了您陷入可能的麻烦之中。”

朱高煦听了,怒气更甚:“什么麻烦?不过是一场酒宴,你却不给本王颜面,胆子倒是不小!”

徐长卿语速不快,却是字字千钧:“身为藩王,与朝中重臣私交过密,易令皇上生疑,认为殿下有非分之想,这对殿下绝非好事。”

这番分析,让朱高煦额头渗出了细汗,未曾料到事情背后竟藏着如此深的危机。虽然心里不乐意,但他不得不承认徐长卿所言确有其理。

“哼,藩王不能结交大臣,那像你这样的小子,又是凭什么成为太孙的师傅?你恐怕早就成了太子那一派的人了吧。”

朱高煦心中不服,话中带刺:“凭什么朱高炽能当太子,就因为他比别人先出生吗?”

这些话,即便是徐长卿也忍不住嘴角抽动,朱高煦的直言不讳,确实让人有些瞠目结舌。

徐长卿维持着冷静,缓缓回应:“汉王,您过于自信且固执。诚然,您在靖难之战中功勋显著,但太子在那场战役中的表现同样不容忽视。”

“建文元年,建文帝派遣大军五十万进逼北平,若非太子殿下誓死坚守,北平恐早已沦陷。太子的功劳,并不亚于殿下您。”

这话像是一盆冷水浇熄了朱高煦的反驳之火,他心中虽愤懑却无从辩驳。毕竟,北平之所以未落入敌手,朱高炽功不可没。

“哼,看在你替太子说话的份上,你现在怕是已站到了太子一边了。”

朱高煦的目光锐利,直视着徐长卿,其中蕴含的不悦昭然若揭。

“微臣效忠的唯有大明,身为臣子,我只站在国家的立场。”徐长卿语气平淡,回击汉王的质疑,“殿下,若您依旧刚愎自用,一心争夺皇位,怕是皇上并不会轻易遂了您的愿。”

“你说这话是什么意思?”朱高煦的愤怒再次升级,几乎要从胸膛中爆发出来。

徐长卿冷静地面对朱高煦的质问,淡淡道:“殿下,我所言皆是事实。您是否觉得自已像唐太宗李世民?李世民能够容忍李建成东宫的大臣魏征,殿下为何不能做到这一点呢?”

朱高煦的眉头拧成了一个结,显然被这话深深触动了。徐长卿不依不饶,继续言道:“更别提,太子殿下在兵法上的造诣丝毫不输于阁下。想当年建文元年,若不是太子殿下拼死捍卫北平,那座城池怕是早已沦陷。他的功勋,与您比肩而立。”

听罢,朱高煦沉寂片晌,内心虽有千般不愿,却找不出半点反驳的余地。捕捉到这一微妙情绪,徐长卿又缓缓开口:“太子殿下虽体质稍弱,但在治理国家大事上却是独有一番手腕。短时间里便能平息建文年间政局动荡,辅佐圣上统御六部九卿,连那些在官场摸爬滚打多年的老臣们,也莫不赞叹太子殿下的治国之才。”

话音一转,徐长卿的语调带上了一抹不易察觉的讥诮:“至于您,殿下,若真想问鼎皇位,仅在战场上显赫是不够的,还需广泛涉猎历史典籍,提升治国理政的学识与修养。”

此言一出,朱高煦的脸色瞬间阴沉如铁,怒意在眸中熊熊燃烧。他蓦地站起,直视徐长卿,眼神中跳跃着愤慨的火花:“你这话什么意思?是在怀疑本王的能力?”

面对暴风雨般的质问,徐长卿不惊不惧,沉稳回应:“微臣绝无冒犯之意,只是恳请殿下能认识到,争夺皇位不仅关乎个人志向,更需具备超群的才智与高尚的品德。殿下若能悟透这一点,未来之路自会更为宽广。”

朱高煦怒火中烧,拳头紧攥,似乎即将爆发。然而,就在理智的悬崖边,他勉强克制住了汹涌的怒潮。

“徐长卿,你给我记好了,今日之言,本王一字一句都会铭记。”朱高煦的声音冷得如同冰凌,藏着不易察觉的警告。

徐长卿恭敬施礼,语气平静:“殿下英明,微臣所愿不过望殿下能以江山社稷为重,如此,未来的道路方能无限延伸。”

朱高煦没再言语,只轻轻一挥手,示意徐长卿退下。徐长卿遵命,躬身告退,转身消失在门外。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