咸安公主为大唐鞠躬尽瘁,死而后已,唯一的私心不过是想保存雁来这个血脉亲人,谁又忍心让她失望呢?
郭昕完全可以用护送她回国的理由,组织一批人手撤出西域——别看他现在病歪歪地躺着,但雁来相信,他绝对有能力带领一支队伍穿越吐蕃的封锁线,回归大唐。
到了长安,他也依旧是在安西坚守数十年、并迎回公主血脉的功臣,绝不会有人因为西域的陷落而苛责他。
这是一举两得的好事。
可是雁来知道,郭昕不会这样做。
果然,郭昕收回视线,又道,“苏武在匈奴十九年,班超在西域三十一年,皆得归中土,叶落归根。郭昕去国离乡四十二载,无日不思之,然而……我能撤走,守城的士兵能撤走,可是这一城的老弱妇孺,又当如何?”
大约是心绪激荡,他又用力咳嗽了好一阵,才道,“当年班定远上疏乞归,言‘臣不敢望到酒泉郡,但愿生入玉门关’,最终得偿所愿,诚为可喜。可是老夫却更爱戴叔伦那一句,‘愿得此身长报国,何须生入玉门关!’”
奇异的,郭昕这会儿的精神看起来竟比之前要好得多,面色红润、目光灼灼,看得雁来暗暗心惊。
但她还是顺着他的话道,“大都护豪言壮语,令人钦佩。”
“不过是嘴上功夫罢了。”郭昕似乎用尽了力气,重新倚靠在床头,神色淡淡道,“你既到了安西,该知道这里的局势也十分不妙。”
雁来说,“恐怕比您想的还要糟糕些。”
郭昕立刻转头看向她,目光锐利,“还有什么消息我不知道?”
“三月,回鹘滕里可汗卒。”雁来面色沉肃道,“且我来的路上,遇到了伪装成马匪的吐蕃斥候,一直追着我们到了烽燧附近。虽然人都被留下了,但想必也瞒不了太久。说不定,吐蕃此刻已经在集结大军了。”
——其实不是说不定,而是一定。
按照系统提示,七天后,吐蕃大军就会抵达龟兹城下。
郭昕的神色也变得肃然,低声自语道,“看来这就是最后一战了。”
想到此处,他反而打起了精神,“也罢,这一天总会来的。相较于客死异乡、故土难回,我更害怕的,反倒是像现在这般无力地死在病床上。大丈夫当马革裹尸,岂能老死床榻!以此观之,老天爷待郭昕着实不薄。”
雁来看着他,想到了辛弃疾的“白发空垂三千丈”,想到了陆游的“铁马冰河入梦来”。
有多少人满怀壮志,却蹉跎半生、郁郁难平,最终只能在诗酒自娱之际,慨叹一声,“元知造物心肠别,老却英雄似等闲!”
这样说来,郭昕的确是幸运的。
可他又是最不幸的。
他戎马一生、费尽心血,才建立起了这不亚于班超的功业,到了迟暮之年,却又要眼睁睁地看着局势日益糜烂,任由历史的潮水倾覆一切。
力挽狂澜。
雁来再次感受到了这四个字的分量。
幸好,她并不是一个人在战斗。
雁来陷入自己的思绪之中,一时没有说话。郭昕却误解了这种沉默,又道,“雁来姑娘不必担心,老臣会安排妥当的人选,将你平安送回大唐。”
雁来回过神来,毫不犹豫地摇头道,“你们都不回,我回去做什么?”
郭昕一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