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1中文网

81中文网>史记哪种好 > 第4章 秦楚之际月表+汉兴以来诸侯王年表(第1页)

第4章 秦楚之际月表+汉兴以来诸侯王年表(第1页)

太史公读到秦楚争霸那段历史,感叹道:“哎呀,这天下大乱啊,最开始可是从陈涉那儿闹起来的;后来呢,项羽那哥们儿可是把秦朝给虐得体无完肤;再后来,平定乱世、诛杀暴政,终于让汉朝坐上了皇帝的宝座。短短五年时间里,这皇帝宝座就换了三个主人。自打人类出现以来,还没见过这么快的政权更迭呢!”

想想以前啊,虞舜和夏禹他们的朝代兴起,都是积善行德、累功数十年,深得百姓爱戴,才正式掌权的。商汤、周武王他们呢,也是靠着契和后稷他们十几代人修仁行义,最后才在孟津会盟了八百诸侯。即便如此,他们还是觉得时机未到,后来又经过了一番波折才成功。秦国呢,从襄公开始,经过文公、缪公,再到献公、孝公,一点点蚕食六国,花了百来年,直到秦始皇才终于统一了天下。看来啊,要想像他们那样以德治国,用力一统,真不是件容易的事儿。

秦始皇称帝后,觉得诸侯是战乱的根源,于是就不封赏土地给诸侯了,还毁了那些名城,把兵器都销毁了,铲除豪杰,想图个万世太平。可是啊,这王业的兴起,往往都是从草根开始的。那时候大家联合起来讨伐暴政,气势可比夏商周三代还要牛呢。想想看,秦朝的那些禁令,反而给那些想干大事儿的人创造了机会。所以啊,有人愤而崛起,成为天下英雄,即使没有封地也能称王。这不就是传说中的大圣人吗?这难道不是天意吗?不是大圣人,谁能担得起这受命称帝的重任呢?哎呀,真是让人感叹不已啊!

太史公说啊:殷朝以前的事儿,太久远了咱就不提了。周朝那会儿分封诸侯有五等:公、侯、伯、子、男。给伯禽和康叔封的地儿,鲁国和卫国,各四百里,这是为了显示亲亲之情,也是对有德之人的褒奖;而太公呢,封在齐国,地盘儿有五侯那么大,这是对他勤劳的尊重。武王、成王、康王他们分封的诸侯有数百个,其中同姓的就有五十五个。这些封地大的不过百里,小的也有三十里,都是用来辅佐保卫王室的。不过啊,像管叔、蔡叔、康叔、曹叔、郑叔他们,有的封地多了点,有的少了点。等到厉王、幽王之后,王室衰微,那些强大的诸侯国就兴起了,天子势力微弱,也管不了他们。这可不是因为他们的德行不够纯,实在是形势比人强啊。

汉朝建立后,也搞了个分封制度,不过是两等。高祖晚年时候说了,不是姓刘的,就不能封王,要是没啥大功劳,连侯都不能封,否则天下共诛之。那时候高祖的子弟同姓封王的有九个国,虽然长沙国是异姓,但功臣封侯的也有百来号人。从雁门、太原一直往东到辽阳,那是燕代国的地盘;常山以南,过了太行山往西,渡过黄河、济水,再往东到海边,那是齐、赵国的地盘;从陈县往西,南边一直到九疑山,东边挨着江、淮、谷、泗水,再往南到会稽山,那是梁、楚、淮南、长沙国的地盘:这些地方都挨着胡人、越人。而中原地区呢,北边从山以东全是诸侯的地盘,大的有五六郡那么大,连城数十个,诸侯们还自己设置百官、建造宫观,简直比天子还牛。汉朝自己呢,就只剩下三河、东郡、颍川、南阳这几个地方,从江陵往西到蜀地,北边从云中到陇西,再加上内史,总共才十五个郡,公主列侯们还在这儿抢地盘儿呢。为啥呢?因为天下刚安定,皇室血缘近的亲戚少,所以得广封那些血缘远的亲戚,来镇抚四海,保卫天子。

汉朝安定了一百年之后呢,那些诸侯跟皇室的关系就越来越疏远了,有的诸侯还骄奢淫逸,跟那些邪臣搞在一起胡作非为,大的敢造反,小的也不守法,把自己的命都搭进去了,国家也亡了。天子看了看上古的历史,就决定给诸侯们加点恩惠,让他们可以把自己的地盘分给子弟,建立新的国家。所以齐国分成了七个,赵国分成了六个,梁国分成了五个,淮南国分成了三个。还有天子的那些支庶子弟封王的,王子的支庶子弟封侯的,加起来也有百来号人。吴楚七国之乱那会儿,前后有些诸侯因为犯罪被削了地,所以燕国、代国没了北边的郡,吴国、淮南国、长沙国没了南边的郡,齐国、赵国、梁国、楚国的那些支郡和名山大海都归了汉朝。诸侯们的势力就渐渐削弱了,大的诸侯国也不过十多个城,小的侯国就几十里地,上能贡献给朝廷,下能养活自己祭祀祖先,就这样辅助京师。而汉朝自己的郡有八九十个,夹杂在诸侯国之间,像犬牙一样交错着,占据要害地势,强化主干,削弱枝叶的势力,让尊卑分明,万事各得其所。

我司马迁呢,就仔细记载了从高祖以来到太初年间诸侯的情况,还有他们地盘儿大小变化的时候,让后世的人们都能了解。虽然形势重要,但归根到底,还是要以仁义为本啊。

喜欢还是那本史记,挺好读请大家收藏:(www。630zww。com)还是那本史记,挺好读【630中文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