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史公说:我每次读到孟子的书,特别是读到梁惠王问“怎样才对我的国家有利”这一段,都忍不住要放下书长叹一声。哎,这利益啊,可真是祸乱的根源啊!孟子老人家很少谈利益,大概就是想从根本上防范它吧。所以他说:“如果一切都以利益为导向,那就会招来很多怨恨。”从天子到平民百姓,谁不是这样呢?追求利益带来的弊端,又有啥区别呢!
孟轲,这位老哥是驺国人,他是子思的徒孙,学业有成之后呢,就去给齐宣王打工,可惜宣王不买他的账。于是他又跑到梁国去碰运气,结果梁惠王也没采纳他的建议,还觉得他这人太迂腐,不懂变通。那时候啊,秦国用了商鞅,国家富强军队强大;楚国、魏国用了吴起,打胜仗打得敌人哭爹喊娘;齐威王、宣王则用了孙子、田忌这些人,让诸侯们都乖乖地来朝拜齐国。那时候天下都在忙着搞合纵连横,以攻伐为能事,可孟子却偏偏要讲唐尧、虞舜和夏、商、周三代的德治,结果自然是四处碰壁。于是他就退下来,和万章这帮人一起研究《诗经》《尚书》,阐述孔子的思想,写出了《孟子》七篇这样的旷世之作。后来还有邹子这类的人继承了他的衣钵。
说到齐国的驺子,那可是有三位哦。首先是驺忌,这哥们儿靠弹琴打动了齐威王,进而涉足国政,被封为成侯还当上了相国,比孟子还早呢。
然后是驺衍,这哥们儿比孟子晚一点。他看到当时的国君们越来越奢侈淫逸,不崇尚道德,就像《大雅》里说的那样,连自己都不修身齐家,更别说治国平天下了。于是他就深入研究阴阳五行,写出了《终始》《大圣》等十多万字的着作。他的理论啊,宏大得不得了,但又不按常理出牌,总是从一些小事开始验证,然后推而广之,直到无边无际。他先是从现在讲起,一直追溯到黄帝时代,把历史上的盛衰兴替都讲了个遍,还涉及了吉凶祸福、制度规范等等。然后又把视野扩展到海外,说中国只是天下八十一分之一的地方,叫做赤县神州。赤县神州里面还有九州,禹帝划分的九州就是其中之一,还不算真正的州。赤县神州外面还有九个类似的地方,合起来就是所谓的九州了。这些地方都有大海环绕着,人和动物都互相隔绝,就像一个个独立的区域一样。如此这般一共有九个区域,最外面还有个大瀛海环绕着,那就是天地的边际了。他的理论啊,大体上就是这么个意思。不过说到底,他的理论还是要归结到仁义节俭、君臣上下六亲之间的关系上,只不过开始听起来有点玄乎罢了。那些王公大人们一开始听到他的理论都觉得挺新鲜的,但后来就都实行不起来了。
驺衍这哥们儿在齐国可是重量级人物啊!他跑去梁国,梁惠王亲自到郊外迎接他,还以宾客之礼相待。到了赵国,平原君都得侧身让路,给他挪出座位。再到燕国,燕昭王更是亲自拿着扫帚为他开路,还请求他收自己为徒,甚至为他建造了碣石宫,亲自去向他学习。这待遇,简直比那些流量明星还牛啊!你说他这游历诸侯国,受到的尊重和礼遇,能和孔子在陈蔡之间饿得面黄肌瘦、孟子在齐梁之间碰壁相比吗?
想当年武王用仁义之师讨伐纣王,建立了周朝;伯夷却因为饿死都不肯吃周朝的粮食;卫灵公问孔子军事问题,孔子直接拒答;梁惠王想攻打赵国,孟子就劝他别去碰壁。这些大人物们,哪个是为了迎合世俗、苟且偷生才这么做的啊?就像你想把一个方形的榫头塞进圆形的卯眼里,怎么可能塞得进去呢?
不过有人说,伊尹背着鼎去劝汤王称王,百里奚在牛车下喂牛被秦穆公看中,然后辅佐他称霸。他们都是先迎合了君主的意愿,然后才引导他们走上正道。那驺衍的言论虽然有点离经叛道,是不是也有那么点“牛鼎”的意思呢?
从驺衍开始,到齐国的稷下学宫的先生们,比如淳于髡、慎到、环渊、接子、田骈、驺奭等人,他们都着书立说,讨论治理国家的道理,希望能得到君主的赏识。这其中的故事,三天三夜都说不完啊!
淳于髡这哥们儿,是齐国人,博闻强记,学啥都快,但啥都不精。他劝谏君主的时候,总是模仿晏婴的风格,但主要还是看君主的脸色行事。有一次,有个客人向梁惠王推荐淳于髡,说他的才能超过管仲、晏婴。梁惠王一听,赶紧把淳于髡请来,屏退左右,单独接见他。可是两人坐了半天,淳于髡却一句话也没说。梁惠王觉得奇怪,就问那个客人:“你说淳于先生比管仲、晏婴还厉害,但我跟他见了面,他却啥也没说,这是怎么回事?”客人就去问淳于髡。淳于髡说:“我第一次见大王的时候,大王的心思在打猎上;第二次见大王的时候,大王的心思在音乐上。所以我就没说话。”客人把这话告诉梁惠王,梁惠王一听,惊呆了:“淳于先生真是个圣人啊!他第一次来的时候,刚好有人给我送来好马,我还没来得及看;他第二次来的时候,又有人给我送来歌女,我还没来得及试听。虽然我把人都屏退了,但心里想的还是这些事。”后来淳于髡再来见梁惠王,一开口就连说三天三夜都不累。梁惠王想封他当卿相,他却推辞了。最后梁惠王送给他一辆豪华马车、一大捆丝绸、一块玉璧和一堆黄金。但淳于髡一辈子都没再当官。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慎到是赵国人,田骈、接子是齐国人,环渊是楚国人。他们都学习黄老道德之术,并发表自己的见解。慎到写了十二篇论文,环渊写了上下两篇,田骈、接子也都有自己的着作。
驺奭呢,是齐国众多驺子中的一个,他也采纳了驺衍的一些理论来写文章。
齐王对这些人非常重视,从淳于髡开始,都封他们为列大夫,为他们修建宽敞的街道和高大的房屋,给予他们极高的尊荣和宠爱。这样一来,天下诸侯和宾客都知道齐国能吸引天下贤士了。
荀卿这哥们儿,赵国人,五十岁才出来闯荡江湖,跑到齐国游学。驺衍那哥们儿理论深奥又爱吹牛,驺奭文采飞扬但难以实施,而淳于髡跟荀卿处久了,偶尔也能听到几句好话。所以齐国人都夸:“驺衍吹牛上天,驺奭雕刻如龙,淳于髡烤轮子都能烤出智慧来!”田骈那一帮子人在齐襄王时期就已经挂了,荀卿就成了最老牌的老师。齐国当时正好缺列大夫,荀卿就三次担任了祭酒的职位,相当于首席顾问吧。不过后来有人向齐王进谗言,荀卿就跑到楚国去了,春申君还让他当了个兰陵令。春申君一死,荀卿也失势了,就在兰陵安了家。他的学生李斯后来还当了秦国的丞相呢!荀卿看到乱世中的政治腐败,国家灭亡、君主昏庸接连不断,大家都走歪门邪道,搞些巫术祭祀,信些吉凶兆头,那些死板的儒生也小家子气得很。他还看到庄周等人更是狡猾捣蛋,扰乱社会风气。于是他就写了一本书,讲述了儒、墨、道这些学派的兴衰历程,洋洋洒洒几万字,然后就驾鹤西去了,葬在了兰陵。
赵国有个公孙龙,搞那个“坚白同异”的辩论,魏国有李悝,推行“尽地力”的政策,楚国则有尸子、长卢这些大佬,还有阿国的吁子等等。从孟子到吁子,这些大佬的书都流传很广,所以我就不一一细说了。
再说说墨翟这哥们儿,他是宋国的大夫,擅长防守和节约资源。有人说他和孔子是同时代的人,也有人说他在孔子之后。
六国末期,各国之间战争频繁,都想成为霸主。孟子在齐国、魏国游历,但没人听他的。于是他就回家写书,感慨自己的学说没人懂。荀卿在兰陵给楚国打工,驺衍则整天谈些空洞的理论。虽然康庄大道摆在眼前,但这些大佬们的学说都没能真正起到作用。
喜欢还是那本史记,挺好读请大家收藏:(www。630zww。com)还是那本史记,挺好读【630中文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