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征,这是个延续了两千年的话题。
最开始是汉武帝首开先河,以搜刮天下,后面的日子不过了的架势,才支撑起了对匈奴的几次大规模攻击,最后消灭了北匈奴。
到了明朝,生产力是上升了,但老朱、朱棣的搜刮方式明显不如古人,只是搞了点纸钞,当然,这一点点也是天下泛滥,百姓们深受其苦,搞得百姓不得不重新用起了铜钱,好在是郑和的六次下西洋才算是回了口气。
但六次海贸的收益,也都被永乐大帝用光了,加上后来文官们的删改,这才留给了后世郑和船队劳而无功的印象。
这事朱珏本有心回去采访一下永乐帝本人,用了人家那么多钱,为啥没给三宝太监正名呢?他对此很是不解,但想想麻烦,还是没特意走上这么一遭。
所以,休养生息是必须的,但类似好圣孙那种休养,就有点太过了。
换了正德当皇帝,朱珏很轻易的引导他提前发动的第七次下西洋。来不来得及发动第八次,他还不是很确定,毕竟几个带头的,几乎全死在了宣德年间,也就一个王景弘支撑的久点,但也只是正统二年而已。郑和船队一次出航,总得要上几年时间,历史上的第七次出航,是宣德五年出航,宣德九年才返航,现在虽然出航提前了,但要是这个速率的话,还真不一定来得及搞第八次。
没了这头一批船长,海贸肯定得停一停。
朱珏相信,如果在船队中好好选拔一下,能力符合远航的新船长是肯定有的,只是需要审核一下他们的忠诚度而已。
正德就没想那么多了。
他只是觉得郑和船队能赚钱,那就放出去赚呗,这不是顺理成章的事么?对亦失哈,正德的态度也差不多,他不咋理解新作物的作用,在开拓努尔干这件事上有多大的作用,单纯就觉得,开辟新航线这事多多益善。
所以,他命令亦失哈,出航前准备补给时,也别忘了带上足够交易的商品,丝绸、瓷器、茶叶这些都是南方货,跑一趟南京就太费劲了,但怎么也得走一趟天津,顺便补一下货。
亦失哈的船也都是大福船,比不上郑和那种超大型的,毕竟他不是大明的航海主力,但放补给品肯定是有富余的,这年头带补给品可不是越多越好,食物和水都会变质,这才是出航的大难题。
经验倒是不缺,因为郑和船队的经验,都严密的保存在南京,也送了一份到北边来,类似于水里掺酒,延长保质期之类的小手段,亦失哈也是懂的,即便不懂,皇帝也能随口说出来一堆。
也就是航海要及时补充水果、蔬菜,不然会患上坏血病这事,皇帝不知道,需要朱珏补充说明。
在开原停留几天,尽可能的向亦失哈说明了情况,正德皇帝便率队返程了。
这期间,不知是不是宽河之战的消息传开了,朵颜三卫和女真人都相当的老实,搬家狂人猛哥帖木儿也不再上表叫苦了,老老实实的窝在东宁没敢再动弹。本来他的计划是今年就南迁去集安附近的,但明朝的新任天子太有威慑力了,他生怕惹到了对方,直接冲过来给他来个犁庭扫穴。
直到听说大明皇帝离开了开原,他才长吁了一口气,但今年的搬家计划肯定是泡汤了。大明皇帝的巡边,结束时已经过了夏天,女真部落是以种植为主的,当然不能抛弃田里的作物就走,最快也得今年冬天再继续搬迁计划了。
只是他没料到,皇帝前脚刚走,一道圣旨就从开原送来了。圣旨的内容,是让他从前梦寐以求的,天子命他立刻搬迁至集安附近,然后就扎根在那里,为大明守卫边境。
这其实是个好消息,但有两个麻烦,一是即时性,圣旨是命令他马上行动,若不肯执行,即视为抗旨,开原方面会予以讨伐。
其二就是这道圣旨,相当于指定了建州女真的居住范围,以后就没法随便迁了,特别是往大明的辽东区域随便蹭。
猛哥帖木儿虽不懂大明官场上的弯弯绕,但圣旨就是金口玉言,这个他是明白的,圣旨指定了居住地,就不能随便再换了,否则就有可能招来大明的讨伐。这时候的他当然不敢招惹大明,所以这道以前会令他高兴得睡不着觉的圣旨,在现在的他看来,就是道紧箍咒,可他还不能不遵守。
于是,万分不舍的,建州女真放弃了双城卫的居住点,开始向南迁徙。
女真人的苦难,自然不会放在正德皇帝的心里,他根本就没理会这个辽东小部落的甘苦。
他回程的路上,一直在研究朱珏那张世界地图——这是给亦失哈的,但皇帝肯定要临摹一幅,留着自已看。临摹时,他用了朱珏那个墨家子弟的借口,就说是太祖皇帝留下来的,三杨也无法辨别,只能依命行事,临摹了一张给皇帝观赏。
朱珏自然得为皇帝解释这张地图,毕竟他才是作者。
“诶,交趾比想象中大诶,杨先生,你说,朕要不要指点一下二叔,让他安定交趾后,往西边打打?”向东远航的事情,正德已经和朱珏研究了很久,注意力很快就转移了。这张地图,是朱珏结合了郑和的海图画出来的,所以南洋部分比其他纯凭后世记忆画出来的详细许多,比如美洲,他只画了大概形状,标出了旧金山一个聚居点,南洋这边的聚居点却是星落密布。
正德看着这幅地图,很快就生出了,世界辣么大,我得去看看的想法。
但目前来说,有大明关系最大的,还是交趾的藩王们。
以汉王为首的藩王联盟,在交趾的战绩相当不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