翌日清晨。
两个仆人早早喂好马儿,套好马车,在府门前等待王匡夫妇。
王匡晚上睡得很好,神清气爽。
在范氏的服侍下洗漱完,两人一同乘上马车,往洛阳城外而去。
城门校尉是王匡的熟人,吴利吴伯恩。
“公节兄,往何处去啊?”吴利一脸笑意走上前来。
“伯恩兄,今日怎么亲自当值啊?”王匡也是拉着范氏下了马车。
“这是我夫人,范氏。夫人来见过伯恩兄。”
“噢!吴利见过嫂夫人。”吴利连忙拱手行礼。
“范氏见过叔叔。”范氏端庄大气躬身行礼。
“我和伯恩兄还有话说,夫人先进马车歇息。”
“嗯。”范氏乖巧地点了点头,转身上了马车。
“此番奉大将军之名,去一趟河内郡。”王匡笑着对吴利说道。
说话间从怀中掏出通关名刺交给吴利。
“唉,公节,不瞒你说,这几日这洛阳的人是越来越多,我不来不行咯。”
吴利将通关名刺交还给王匡,压低声音道:“我估计洛阳将有大事发生,公节在外行事需要小心才好。”
“多谢伯恩告知。”王匡拉着吴利的手臂,一番真诚的感谢,“洛阳即将大乱,伯恩自己也要小心。为兄先办公事,待回到洛阳,定找伯恩共品美酒,不醉不归。”
“公节兄一路顺风。”吴利抱拳道。
洛阳城外十里凉亭,王匡与范氏一行人歇息片刻,从洛阳城里出来一人,正是王允家仆,恭敬的将王允的引荐书和给王盖的家书交付王匡。
管家老徐打赏了十钱,遣其回去。
王匡拍了拍手中书信,乐而歌唱起来:“长亭外,古道边,芳草碧连天……”
洛阳城中,王允跪坐堂中,手中茶杯转动,耳边琴声婉转悠扬。
“我儿,你觉得王匡其人如何?”王允放下手中杯盏,对着一旁弹琴的女子问道。
“王大人乃是父亲之子侄,孩儿不敢擅自评论。”女子听到王允问话,停下抚琴的玉手,端坐琴前,恭敬回答,声音温婉软甜。
“老夫知你天资聪颖,颇有识人之明,且说无妨。”王允抚须一笑。
“那孩儿就为父亲说说王大人。”女子坐直身体,歪头斟酌一番。
“我所知王匡,皆是听于他人之口,此人文不精,武不熟,资质中上。
不过其出身琅玡王氏,虽迁居泰山但是家资丰厚,常常以金钱赠与落魄之士,散尽千金,不吝财物,这些事迹使他名闻天下。
虽然难比“八厨”却差之不多。如今他展露志向,孩儿认为其志大,其能也必不弱,故猜测此人必然藏拙,其能必非世人眼前那般。
或许不久后,这位王大人就会再度名满天下,以聚人杰。”
“哈哈哈!我儿不愧是宫中貂蝉,聪颖非常。老夫也觉如此,这王匡应是琅玡王氏这一代的少主之一。他们要发力了?
我太原王氏不能一直偏居一隅,不说袁杨两家的四世三公,三世三公也是王氏的造化。”
………
司隶平阴县,王匡一行在一处渡口登船。
“老徐,此处渡口何名啊?”王匡闲来无事,和管家闲聊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