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工业时代来临前,大家对死亡的认知大多来自于各种传说与明面上的宗教。
宗教利用死亡来巩固政权,中世纪的人们一直被压迫。
那个时代的欧洲人什么都行,只要你能说出一套较为完整的关于生死与鬼神的故事,你就是当时的传教者,并且可以自立一派,说不定会有饥寒交迫的无知信徒回来跟着你。
上帝、邪神、妖魔鬼怪、巫术魔法、炼金术,那时候基本都有人在研究。
那时候没有“人权”一说,全部人都有可能沦为宗教的牺牲品,黑死病和肮脏不堪的王室、鸟嘴医生、混乱的战争,让当时的欧洲沦为人间地狱。
宗教为了巩固统治,可以随意抓一个人把他当成“巫师”进行处决。他们可以说为了维护宗教什么都干得出来,贞德也是政斗的牺牲品。
王权和宗教的斗争愈演愈烈,黑死病肆意蔓延,人心惶惶。
所以死亡在当时是司空见惯的事,天灵教在最后夺权后终于重新修订了关于教条的所有信仰,达成了统一,死亡的定义也在当时流传许久。
死亡,即是救赎。
然后来看看泱泱九夏对死亡的定义。
总所周知,我们一直因为没有信仰而被神论者诟病,放眼历史,似乎传说和神话对我们的影响更为庞大。
自汉大一统以来,君权神授的概念被散播后,让封建帝制延续了两千年之久,可见封建对于我们的祸害性。
现在虽然很少能看到,但很多偏僻的农村里确实还保留着一些古老的传说,比如阴曹地府和牛鬼蛇神,基本上都家喻户晓。
随便找个人问问,肯定就听说过“阎罗王”“黑白无常”“孟婆”这几个类似的名号,由此可见,传统文化其实一直都在我们的血液里流淌,这种民族自信远比宗教要来得根深蒂固。
人们对于死亡的概念先进得多,孔子就先放出话了,“敬鬼神而远之”。
阴曹地府的十殿阎罗主张生死,孙悟空也曾经在生死簿上划过名,这一种种行为表示——我命由我不由天。
我们其实对死亡没有多大的了解,顶多就是在神话里知道有个孟婆在奈何桥上熬汤,喝了以后投胎就行。
就这一点来看,为了巩固皇权而利用对死亡的恐惧显然对我们的先祖毫无意义。
综上所述,我们不怕死。
很简单的结论,但有足够的证据来支撑,比如二战,比如王朝更替,没有人畏惧死亡,或者说,没有人畏惧鬼神,这就是为什么宗教一直在这片土地没有太大影响的原因。
我们比起相信鬼神,更愿意相信自己。
宗教能在局势动荡的情况下利用人们的恐惧来获得权力,确实很英明,但历史见证了一个真理,画饼的老板不能喂饱员工。
……
……
今天的课程学了中世纪的欧洲宗教夺权,西方和东方的文化差异让她这堂课听的莫名其妙。
很多西方常见的词她都有一种陌生感,比如宗教。
冉果没有跟随放学后三五成群的人流,而是独自走向西北的郊区,之前有提到过,西北郊是重建后的乐福殡仪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