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禹得开山斧和如意金箍棒,激动之情溢于言表,赶忙拜谢道:“此二宝神器,定能助我治水成功。多谢老师,多谢诸位仙人。”
金灵微微颔首,神色庄重而慈祥:“既如此,你便下山去吧,如遇不可降服妖魔,可传信截教众人相助。”
大禹遂下山返回部落。
话说鲧治水治了九年,大水还是没有消退。
鲧不但毫无办法,而且消极怠工,视这一艰巨的任务如同儿戏。
后来舜开始操理朝政,他所面临的首要难题亦是治水。
他首先革去了鲧的职务,将他流放到羽山,后来鲧便在那凄凉之地逝去。
舜为寻能治退这水之人,征求大臣们的意见,大臣们皆推荐禹。
他们说道:“禹虽是鲧之子,然其德行与能力皆远超其父。此人为人谦逊,待人以礼,做事一丝不苟,生活极为简朴。传闻被截教仙人收为弟子,亦是法力高强之辈。”
舜不因禹乃鲧之子而轻视于他,而是很快将治水的大任交付于他。
大禹实乃贤良之人,返回部落后,闻知其父已死,却未因舜之处罚而心生嫉恨,反是欣然接受这一重任。
他于心底暗暗发誓:“我的父亲因未治好水,而给人族带来了深重苦难,我定当加倍努力,万死不辞。”
然而他亦知,此乃何等重大之职责!丝毫不敢有半分懈怠。
考虑到这任务之特殊,舜又遣伯益和后稷两位贤臣与他一道,协助其工作。
彼时,大禹刚刚成亲才四天,只得洒泪与恩爱妻子辞别,毅然踏上这艰难征程。
禹引领着伯益、后稷和一批助手,翻山越岭,风餐露宿,足迹遍及当时中原大地之山川河岳、穷乡僻壤,乃至人迹罕至之处。
大禹沿途目睹无数人民在洪水中苦苦挣扎,他一次次在那些流离失所的民众面前潸然泪下。
而每提及治水之事,相识或不相识之人皆会向他献上最珍贵之物,虽他不曾收下,但深感人民情意之深厚,这更坚定了他治水之决心与信心。
大禹左手执准绳,右手持规矩,所至之处皆仔细丈量。
他汲取父亲以堵截之法治水失败之教训,创一种疏导治水之新法。
其要旨在于疏通水道,使水得以顺畅东流入海。
遇人力难以清除之巨石大山,大禹手持开山神斧,神威大展,劈山开路,畅通无阻。
沿途妖魔鬼怪,打得过的顺手除去,力不能敌的自有截教仙人出手襄助。
大禹每至一处需治理之所,便往各个部落发动群众施工。
每当水利工程开启,他皆与民众一同劳作,挖山掘石,披星戴月。
他生活极为俭朴,居于低矮茅草小屋,饮食甚至比一般百姓更为简陋。
但于水利工程,他却最为慷慨,每逢治理一处水患而缺钱,他皆亲自奔走争取。
大禹治水,曾三过家门而不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