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功语录:不为圣贤,便为禽兽;不向收获,只向耕耘。
二、心忧天下,国之藩篱
曾国藩认为人人可以为圣贤,能立志,圣坚豪杰,无事不可为。而“恒”,乃为圣之基础,绝大事业,都从此字作出,其有三要素:一为坚持;二为专注;三为渐进。守此三者,必有成功之日。
道光十八年(1838),曾国藩殿试成
进士,名列三甲。按清代科举常例,三甲进士多不能入翰林,
曾国藩为此而感到羞愧。此后他更加努力,跻身于翰林行列,
更加努力,终于登上了仕途的最高阶梯。这是他按照治人治己
的观念来要求自己的,即“以澄清天下为己任”。
很多人到了翰林这个地位,已不必在书本上用太多的功
夫,只消钻钻门路,顶多做做诗赋日课,便可坐等散馆授官
了。曾国藩来自农村,秉性淳朴,毫无钻营取巧的习气,在京
十余年来勤读史书,倒培养出一股“以澄清天下为己任”的志
气来。
为此,他将原来的名字子城改为“国藩”,即暗寓“为国
藩篱”之意。他相信自己终有一天,如同云中展翅翱翔的孤凤
一样,不鸣则已,一鸣则引来九州的震动;如同生长在深山中
的巨树一样,有朝一日成为国家大厦的栋梁。
然君子立志,志在何方?曾国藩以为:“有民胞物与之量,
有内圣外王之业。”即有为大众谋求幸福的胸襟,有在内精通
学养,对外振兴国家,开创伟业的壮志。他十分自信地表示:
“言大儒生终龌龊,万一雉卵变蛟龙。”决心按照儒家“修身、
齐家、治国、平天下”的正统士大夫的基本人生信条,实现其
“匡时救世”的远大抱负。
曾国藩还认为,要实现“匡时救世”的远大抱负,要达到
这样一个人生的最终目的,就必须具有为之奋斗献身的精神世
界。因为,人生的道路是极其艰难困苦、坎坷不平的,尤其是
处于内忧外患一齐袭来的中国近代社会,要扭转国家的命运,
实现天下大治的目的,困难会更大,需要个人牺牲的东西会更
多。从而,他总结历史经验,得出认识,认为古往今来,大抵
圣贤豪杰,之所以能完成救世的宏愿,都是力排万难,独任艰
巨才达其目的的。因为,“圣贤之所以为圣,佛家之所以成佛,
所争皆在大难磨折之日”。他在日记中,更以其具体透彻的例
子加以说明:
与子序言圣人之道,亦由学问、阅历渐推渐广,渐习渐
熟,以至于四达不悖。因戏称日:乡人有终年赌博而破家者,
语人日:“吾赌则输矣,而赌之道精矣。”从古圣贤未有不由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