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让他感觉到自己像是在做梦一般。
卧槽!
这么牛逼,甚至可以上世界电池历史的事情,高瓴就那么轻描淡写地搞成了?
能不能更为离谱一些!
刚开始他还觉得高瓴电池估计要持续亏损到他离职都缓和不过来,现在看来,三年之内扭亏为盈,那是大有希望了。
“虽然我们的销量有9。5万之多,不过我们的核心利润,在产能拔升一個级别之后,依然只有12%左右,这是我们一个很大的隐患。
”
王凤英苦笑地说道。
别人家的12%是编出来的12%,而高瓴的这12%,是无奈的12%。
比如说,后世比亚帝海豹的低配版,60度电池48000,单电机5000,其他的总成:5,加起来物料成本10。3(在比亚帝的全产业链控制下,他的实际物料成本只能比这个还低),但他要卖20出头,然后公司对外宣传一台车赚3000-10000元,这中间要摊研发,给人工、宣传等等费用,至于那些费用值不值8-9,就见仁见智了。
这个利润率,还是销量拔升之后,物料成本降低了才有的利润率。
而高瓴宋这款车型,由于量根本就没法和后世比亚帝千万级比。
所以现在现在40度电的电池和其他的总成加起来,甚至比比亚帝海豹还要高。
这就是工业化大生产之中,销量比利润还要重要。
为何有部分汽车公司,以销售量为导向,而不是利润为导向,亏本都是维持住销量的核心原因。
而另外一边。
按照原定的高瓴宋销售量,在原有高瓴宋基础上拔升30%左右,也就只有6%左右。
6%是啥概念啊?
那真的是卖一辆最低价的增程车,一万块钱利润都不到的水平!
若是高瓴扛不住其他汽车降价带来的压力,那是真的危险了。
不过现在有了12%这样一个利润率作为安全阀,卖出去的汽车维修的零部件作为二次利润,其实也算是勉强维持得过去。
这个逻辑就像是卖打印机一样。
打印机不赚钱,但是打印机附带的A4纸张,还有墨盒的磨损,那个才是细水长流的东西。
“12%的利润率,还是危险了一点。
”
“不过现阶段我们对这款车的利润要求,并不是第一位的。
”
“不过价格不要动,周舟你多做一些渠道商的工作,多做一些系统性的宣传。
”
“制定一个高瓴宋PLUS的专项政策吧。
”
“一城一策,甚至是一店一策。
”
“在持续销售期,如果该城市或者是该店铺销量某个区间,就进行相应的奖励。
”
“现在我们是扩大我们的销量的关键时期,这个时候,最适合扩大我们的销售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