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1中文网

81中文网>三国你管这叫谋士乔琰 > 227 227二更 建安元年(第3页)

227 227二更 建安元年(第3页)

郭嘉想了想乔琰先前提到的那个四人同往还是轮换的问题,说道:“不知道君侯有无听过一个说法,昔年陈太丘拜谒荀朗陵,因其崇尚简朴无有仆役,就令陈元方拉车,陈季方持杖在后,彼时陈长文尚小,载于车中,时人将此景称为真人东行,引为美谈。如今虽不是陈氏子孙三代,却也是四贤才齐心,何妨令此四人同往弘文?”

郭嘉所说的这件事,说的就是陈纪的父亲前去拜访荀氏八龙的父亲荀淑。

因为陈寔持节俭之风,没有仆从相伴,便让长子陈纪拉车,次子陈谌在后,当时的陈群年纪还小,就被载在车里。陈寔和两个儿子都有美名在外,合称三君,故而被人称为“真人东行”。

也便是说,贤人聚众而行,在今时是很容易被传出美名的。

所以弘文馆的四位馆主也大可以如此。

让他们同去无妨,到时候有事务在手需要忙碌的,大可以早一点走。

总之便是要凭借着美谈名声,令此四人坐镇的消息尽快传播开来。

不过他话刚说完就听到乔琰调侃道:“谁是那个年纪尚小载于车中的?”

郭嘉哭笑不得。

他就是打个比方而已!没有真要复刻陈氏祖孙名场面的意思!

但他也下意识地想到……若是真要严格按照这个场面,那这四人里年龄最小的,好像是荀彧吧?

对于自己的好友好像处在了一个有些奇怪的安排下,郭嘉毫无负罪感。

他已盘算着明日就请文若吃酒去,再替他接风洗尘一番。

如果乔琰真要这么安排,那就当提前请罪好了。

好在他又听乔琰说道:“开个玩笑罢了。如此一来,长安城中的文官遴选之事便这般定了。但——”

她话说到此,脸上忽有几分肃然,“文官的事上我们可以让步,武官的事上却绝不行。”

“无论出于何种问题的考虑,兵权这种最实际的东西,都只能掌握在我们自己手中!”

哪怕要端着刘虞这个对外打出的幌子,这条底线也绝不会变更。

这才是为何她要给自己争下大司马或者大将军的位置。

“其实君侯倒是不必太担心此事。”程昱说道。

他说话之间语气从容,也或许,将他这种表现说成是见证她一番成长的骄傲也无妨。

“自黄巾之乱到如今,君侯未尝一败,凉并二州军权绝无可能假手他人,关中又有子龙坐镇,便是有人来投,也必定会选择直接来投效到君侯麾下,而非从金吾卫中谋求职务。”

程昱并未多言,在座之人也听得出他的另外一层意思。

与乔琰形成对比的正是刘虞。

虽然刘虞在处理政务上的能力出众,但慈不掌兵的道理,在刘虞这里得到了充分的反例论证。

哪怕给了他足够的军队人数,在不能做到合理训练与有所取舍的情况下,只有兵败一种可能。

前来长安的众人大多是因刘虞的贤名而来,但大概不会有人是因为刘虞的作战能力。

刘虞的性格也让他对月前的一败深觉惭愧,绝不会轻易插手于军事。

从某种意义上来说,这对乔琰是一件好事。

她顶多就是需要提防,有人聚拢在刘虞身边,希望谋求上进,觉得有了天子的支持,就可以将军权也收归己用。

但在这样的人冒出头之前,程昱会替乔琰早一步发觉隐患的。

他平日里不苟言笑的面容闪过了一抹笑意:“我还当恭喜君侯的,您此番往幽州巡视,不是又带回了一员武将吗?”

程昱所说的正是东莱太史慈。

他见到了乔琰麾下部将的状态,又亲见乔琰以没石饮羽的一箭,对着公孙瓒发出了宣战之言,因其本就是个性情中人,当即决定了投靠乔琰麾下。

听闻她问询起家人后,毫无犹豫地派出了人手,意在将他的母亲也接来并州居住,太史慈对乔琰的尊敬更添几分。

在得了乔琰的吩咐后,他当即接手了一队兵卒训练神臂弓营。

武将的想法可要比文臣简单太多了。

谁能领着他们打胜仗,谁就能得到他们的支持。

而乔琰何止有着指挥若定的魄力,还有着让这些武将信服的个人实力。

只要再多一个统天下兵事的正名,便不必担心兵权有失。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