整个王朝都坐在火药桶上,一旦有天灾人祸的发生,火药桶便被点燃了。
常洛扫视着沉默的众人,心中暗叹。
他深知此事艰难,但箭在弦上不得不发。
“众卿家,朕明白清丈田亩触动诸多利益。然朕意已决,若今日因畏难而退缩,他日百姓揭竿而起,诸位又岂能独善其身?”
常洛的声音沉稳有力,回荡在大殿之中。
"山东徐鸿儒之乱虽然得以平息,但王好贤、于弘志仍然在河北山东一带活动。为什么他们有那么强的号召力?无非是富者太富,而贫者太贫了。
晚唐黄巢之乱,天街踏尽公卿骨,府库烧成锦绣灰,繁荣富庶的关中平原,从此之后一蹶不振。众卿,血的教训,还不够深刻吗?"
说罢,目光灼灼地看着满殿大臣,然而令他失望的是,目光所到之处,那些平日慷慨激昂的人,此刻却纷纷低下了头。
只有袁可立缓缓出列,拱手答道:
“陛下圣明!臣的家乡河南,本是中原沃野千里好地方,如今失地之民亦十居八九。"
"于情于理于法,失地之民不应承担赋税,但偏偏加在他们头上的赋税却格外之高,而那些坐拥千亩良田的富户,却不服役不纳赋。"
"贫者流离失所,卖儿卖女。富者锦衣玉食,骄奢淫逸。一旦别有用心的贼人加以煽动,滔天祸事就临头了。臣的家乡就流行着各种倡乱的童谣,每念及此,臣都忍不住胆战心惊。"
"臣己年过六旬了,没几年活头了,不如拼了这把老骨头,回到河南主持田亩清丈。"
常洛嚯地从龙椅上站了起来,徐徐走下台阶,走到袁可立身边,握住他的手,动情地着说道:"朕何德何能,有如此股肱之臣。”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激动之情溢于言表。
其他大臣见状,无不面露惭色。
一直默不作声的户部尚书毕自严站了出来。
“陛下,袁公此举固然深明大义,但田亩清丈历来阻力重重,单单靠袁公一人之力,怕是难以达成啊。”
常洛朗声道:
“朕亦知晓其中艰难,着高迎祥带八百锦衣卫随袁爱卿前往。河南地方不论亲疏贵贱,谁若是从中作梗,袁爱卿自行处置即可,不必奏报。”
袁可立感激涕零,“陛下如此信任老臣,老臣定当鞠躬尽瘁。”
过了三天,袁可立在高迎祥的护送下,出发前往河南。
常洛殷勤相送,在袁可立一再恳求下,才在离城九十里的地方停了下来。
袁可立登上马车,拱手道:"陛下保重,臣去也。"
明知山有虎,偏向虎山行,这才是不畏艰险,不避权贵,不惜性命,为民请命的人!
这才是国家的脊梁!
望着袁可立瘦削而刚毅的面容,常洛禁不住眼圈一红。
袁可立一路南行,阳春时节,却满目萧疏,流民遍地,心中惊而且惧,更加坚定了清丈田亩的信心。
浸润朝野多年,他深知此次河南之行注定没有任何退路,不能成功,便只能成仁。
乾清宫西暖阁里,常洛正襟危坐着。
孙承宗走了进来,拱手说道:
"朝鲜国使者晋宁君姜弘立天天跑到礼部又是哭又是闹,说天朝再不发兵救援,就一头撞死,实在有碍观瞻。陛下,此事何以处之?"
常洛沉思片刻,答道:"传他进来吧。"
喜欢挽明:努尔哈赤屠城,朱常洛重生请大家收藏:(www。aiquwx。com)挽明:努尔哈赤屠城,朱常洛重生